问:当你喜欢的人正以嗔怨的态度论断第三者时,你会怎么对他说?你一方面希望表达自己对他所受遭遇的理解同情;但另一方面,你又不愿火上加油使他的嗔心愈加炽旺。这时候我们可以说些什么呢?
答:在此我想告诉各位一个故事。有位身怀重任的噶当派大师名叫甘波瓦。某天他向另一位噶当派大师仲敦巴抱怨说,他忙得连禅修或修行佛法的时间都没有。仲敦巴听了之后就附和说:「是呀,没错!我也是忙得一点时间都没有
。」与对方建立了亲密感之后,仲敦巴就很有技巧地说道:「但是你也知道,我的一切作为均是为佛法而服侍,因此我感到心满意足。」同理,如果你发现自己喜欢的人正愤怒地数落他人,或许可以先表示赞同及同情,等到对方信任你之后,再适时说出自己的看法。问:请更详细解释何谓「善巧方便」。
答: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很困难。修行的方法分成许多不同等级。以智慧因素来理解某些意涵,相较下是容易得多。但要了解方便善巧就困难得多了,因为它的种类繁杂无比。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将善巧方便或修道上的方法面向,视为主要和真相的世俗面有关的法门、禅修或修道的面向。我们有世俗谛及胜义谛,亦即「表相」与「空性」。而那些主要与胜义谛本质「空性」有关的技巧和禅修法门,可称为正道的智慧面向;至于属表象范畴,即世俗谛层面之物,就概括界定为方便善巧或方法面向。
一般而言,我们也发现方便善巧的许多面向,像是爱和慈悲心等等,这些面向并非认知的,因为其中有相当大的部分牵涉到心理的情感或情绪面。而智慧的面向中又包含较多与领悟或理解有关的认知成分。但若要详加解释什么是善巧方便,则是非常困难的事。
问:菩萨誓愿中说,要原谅肯道歉的人。那么,对于不肯道歉的人,又该持何种态度?若受他人误解,是否必须要求人家道歉来讨公道?宽恕与安忍之间的关连是什么?
答:菩萨之所以倾向接受他人的道歉,是因为若别人已道歉而你不接受,那样就会伤到人家。那个人会以为:「喔,他不愿意原谅我。」所以这么做是为了保护对方,不让他受到伤害。若有人误会你却又不肯道歉,那去要求他道歉就没什么意义了了。这样做等于是在求人家向你道歉,事实上这反而会使对方觉得更加不自在。
版权所有:大吉祥天女咒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