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援助亲属
「光宗耀祖」 这概念, 是华人独特的民族意识。由於华人的籍贯、姓氏之众多, 道统上, 许多个别不同的宗祠都有著一种强烈的「光大吾宗」之优越感。 一个家族里若有一位卓越成就的成员, 除了家人感到荣幸,其宗亲们就会感觉到无限的荣耀, 沾上了一份光彩。 在人多好办事,亲多好打架的理念下。旧时代的农垦社会,华人家庭都是抱著「子多是福」为组织家庭的宗旨。 而人口单薄的家庭往往是处於挨打受气的环境, 庞大的家族却是一族的主宰人。
佛陀是一位念亲爱族,有仁有义的圣贤。不是外教所形容的「六亲不认」、弃祖忘宗的叛逆份子。佛陀的爱国与拔亲的情操可以在琉离王子攻打迦毗罗卫国的事件中窥视一二 。
话说乔萨罗国的波斯匿王与佛陀缘份甚佳,由 於波斯匿王欣慕佛陀的德望,大王欲与释迦族攀上个亲姻关系,沾亲带故,有个名份,就向迦毗罗卫国征讨美女。当时的释迦族人不愿意送女嫁给波斯匿王,但又害 怕大王的势力。於是就将计就计,找来了一位下等族的丫鬟,隐瞒其真实身分而配给波斯匿王。波斯匿王受诸蒙骗多年,直待琉璃王子出世后,在九岁那年,回外婆 家探亲后才揭发真相。同时也种下了琉璃王子大义灭亲,血洗迦毗罗卫国的祸殃。
当年琉璃王子在外公,即迦毗罗卫国小住时,由於他是下等族奴婢之子,回到外家自然受诸藐视及唾弃,视如眼中钉。王子不明外家人的心机,在哪儿受尽了冷落,住了一段委屈的日子。由於得不到童乐,他唯有与随行的丞相经常到城内四处溜达。
一日,他们来到城中一座新建起的讲堂,该讲堂是释迦族的民众会议厅。释迦族为了庆祝讲堂落成,特别恭请了佛陀隔日 来受供,以讨个祥瑞。为了庄重其事,全城的人都集合在该处,忙於粉刷及装饰的筹备工作。由於王子童心未泯,见讲堂内挤满了人,一片热闹。他就走进讲堂,见 堂中有张高座,装饰得非常壮观。王子一时兴起,走上前,爬了上去坐。众人见之,皆非常愤怒地向他喊道∶「您这贱种,奴婢之子!大胆放肆,竟敢安坐在此。下 来,别玷污了这张宝座。给我们滚出去!」於是众人就奔向前,捉住王子的手臂,把他从高座上拉了下来,撵了出去。
琉璃王子遭受释迦族人的欺凌,心中非常激怒。他对身边的丞相好苦说道∶「此次我被释迦族人毁辱, 有莫大恼怒。待他日我登基为王后,您当相告於我此辱事,让我出回口气 。」
丞相好苦受王子之托, 将此凌辱之事牢记在心。自此以后,王子就不再踏上外家迦毗罗卫国一步。 这口怨气,也就潜留在琉璃王子心中直到他长大成人,继承了皇位后,才得以发泄。
绍位未久,琉璃王子受到丞相好苦的唆使,就兴起大义灭亲之心,要征讨迦毗罗卫国,报仇雪耻。琉璃王子征讨释迦族的 消息,不径而走的传到佛陀那儿。佛陀得知琉璃王子志在必行,释迦族将面对一场血灾之殃。由於佛陀爱国与拔亲之心切,不忍见祖国覆亡,家族灭绝。就设法解 危,救助家族。
佛陀看准琉璃王子征讨释迦族必经之路,选择了路旁一棵没有枝叶的枯树,结跏趺坐於树下,躬冒炎暑等待琉璃王子军队 经过。此时,义愤填膺的琉璃王子亲领军队朝著迦毗罗卫国去。到了半途,咋见佛陀於烈阳当空安坐在枯树下,心生不忍,即下车来到佛陀跟前,顶礼之后,站立一 旁向佛陀问道∶「世尊!那边有很多枝叶繁茂的大树可以遮荫,世尊为何坐在此枯树下坐?」
佛陀回答他道∶「大王!枝叶繁茂的大树可以遮荫,但总比不上亲族之荫更能翼庇於人。」
琉璃王子听了佛陀的回答, 即刻领会到佛陀的暗示,知道佛陀是为解危而来。 当下即宣令军队收兵回国, 取消攻打迦毗罗卫国之行。
琉璃王子征讨迦毗罗卫国之举,一连两次遭遇佛陀半路挡驾,都折兵返都。丞相好苦却是在王子旁挑衅辱事,煽动讨伐。 旧仇宿怨的烂疤,数数提起,王子始终按不住气,再举兵征讨释迦族。佛陀在二次阻挡中,成功地降化了琉璃王子,为释迦族化解了一场灾难。在第三次的征讨,佛 陀知道家族的业报已熟,此次劫数难逃,他已无能为力。唯有留在林内,没有去阻挡相劝。迦毗罗卫国的释迦族人遭受到琉璃王子的无情杀戮,一日之间全城尽是哀 鸿遍地,血流漂杵。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易地而处,替人设想!希望一切众生如何对待自己,自己就应先如何对待一切众生!对外人须如此心态,更何况是对待亲族?故佛陀提倡的 「常援助亲属」 确是维系血缘,持续族亲的妙吉祥道。
以上故事充分地道出了佛陀体恤亲族,念亲 的情操及佛教的爱国思想。令人动辄讥谤佛教无国家 民族理念,僧人六亲不认的思想,实在是「浓诬」!
一团的竹能成筏载人,一伙的人能众志成城。一个民族的团结壮大,及光宗耀祖的事业不外是以「常援助亲属」 作为基础,守持吾族存亡之理念而来。如何维持亲族的联系?在佛陀的教导下,有四摄法作为统摄亲族的妙方。这四摄法为∶
1. 布施摄∶物资上的提供不缺、随时奉上。
2. 爱语摄∶言语和悦相对、口无诤言。
3. 利行摄∶利益之事共享同谋。
4. 同事摄∶态度上须平等对待。
版权所有:大吉祥天女咒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