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吉祥天女咒原文网

善待人生 善用其心

发布时间:2023-01-17 12:20:14作者:大吉祥天女咒原文网

  ——让全球华人暨西方世界分享中华佛教之佛光

  中华佛教无论是在过去的历史上还是在现代社会,对其自身的创新与发展及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都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因此,中国又号称是佛教的第二故乡,非是佛陀的故里,胜似故里。

  可以骄傲地讲,佛教在中国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从汉族人严佛调第一个剃度出家开始,姚秦鸠摩罗什大师作为佛经旧译的代表人物,东晋高僧道安提出“佛教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成为佛教中国化的第一人。玄奘大师的西天取经,同时也是佛经新译的代表性人物,鲁迅先生赞誉高僧玄奘是中华民族的脊梁。鉴真大师的六次东渡日本,为中日民间友好交往,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佛教传至隋唐时期,高僧辈出,人才荟萃,如三论宗的吉藏大师,法相宗的玄奘大师,天台宗的智者大师,华严宗的法藏大师,禅宗的慧能大师,净土宗的慧远大师等等,建立起中国佛教的八大宗派,构建成为中国特色的佛教模式。这是建立在印度佛教唯识、中观两大学派的基础上,演变成为中国特色的中国式佛教。“马祖兴丛林,百丈立清规”,一改印度佛教的生活模式,百丈禅师过着“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清苦生活。中国的丛林寺院,遍布祖国的名山大川,时至今日,传颂着“名山必有名刹”一说。古刹名寺,已经成为古今文人墨客,官商百姓游玩的旅游胜境,这不仅是单纯的佛教圣地了!明末有四大高僧憨山、紫柏、莲池、藕益,近代有虚云、印光、弘一、圆瑛、太虚等高僧,领导着中国佛教的发展,太虚大师提出“人间佛教”的思想,又使古老的佛教焕发青春。

  历史上的佛教黄金时代是隋唐时代,当时的首都长安曾是中国佛教的中心,也是世界佛教的中心,盛况从当时的遣唐使可见一斑,如日本的空海大师,韩国海东第一祖的义湘大师等。如今又将迎来一个佛教新的春天,佛教在21世纪复兴的机遇已经出现,关键在于佛教界如何把握。我国佛教应继承传统优势,高举爱国爱教、人间佛教的主旗帜,发挥两岸四地以及中韩日黄金纽带的友好关系,凝聚人心,团结大众。发挥佛教大国的主导作用,让中国佛教在东亚,乃至全球华人中显现大家庭、大圆融、大智慧的佛教宗教特性,发上等大愿,结广大佛缘,让全球华人共享佛陀的慈光,充分体现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大中国佛教的大乘国度的智慧。让西方宗教界对中国佛教刮目相看。

  一、坚定信仰、深信因果,让人类过上清净和平的生活(心平天下平)

  短暂的人生,有如漂泊在水面上的浮萍一样。如果没有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人生有如水上浮萍漂至哪儿算哪儿,没有根的依靠。人类失去信仰、世界将会怎样?2005年随中佛协代表团赴台参加法会时,有位同行法师说:“现代人最缺失的是信仰,最需要的是宗教。”信仰,对于生活在今天的人们而言,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中国尤其需要的是佛教的信仰。因为西方的,毕竟是西方人的信仰,在文化和思想观念方面,二者之间的差异很多。孔子曾经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说明了相信一个人的重要性,相信一个人也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大智度论》上说“信为能入,智为能度”,“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现时的中国,许多民众思想上没有任何宗教的信仰作为精神的依托和归宿。虽然在物质生活上渐渐富了起来,但是在精神上是空虚的,也就是说,他们在精神生活上是贫穷的。许多人不但不信教,甚至连天地鬼神的概念也不存在。应该说,既然不相信佛,也应该相信有神的存在吧!可是,在这些人的思想上没有任何对于人生和自然的敬畏之心。这样的人,是非常现实的,他们除了相信金钱是万能的之外,什么都不相信。再说得直白一点,他们既不相信有因果报应、六道轮回,也不怕自己做错了什么事。只知道享受,及时享乐,一生过着没有信仰的生活,这是受了“人死如灯灭”的错误观念的影响。只顾眼前的快乐,不知日后的苦难,这样的社会,肯定不可能长久安定祥和。

  二、无我无私、平等利他,抚平不安纷争的世界(心净国土净)

  我们这个世界,是一个充满着矛盾纷争,不太安宁的世界,原因在于人心的自私自利,私欲太重。近代太虚法师早已指出,现代人类的物质生活,虽然很进步,然而人类社会,常常出现一种不安宁的状态。现代人类的社会关系:人各自为利,国家各自为政,因而矛盾冲突不断,引起次次战争。尤其是在近世纪来,世界虽然因交通方便而联系密切,然而因为人心贪嗔痴,导致人与和谐社会的离心力继续在增大。人们内心潜伏着很多的不安和痛苦。局部战争和世界大战就是最充分的表现。今日世界有智慧、有远见的人们都高举和平的旗帜,倡导和平,追求和平,为人类社会的和平安乐而不懈努力。可是,有些人却不是这样,他们在私欲的驱使下愈走愈远。如何能达到和平的理想呢?佛教的思想提倡无我平等的人生理念,贡献给人类社会以新的向心力,使向心力战胜离心力,使无我的思想战胜自私自利的贪欲,使世界走向和谐、种族和乐。

  在现代以工业化、信息化、服务型为特征的社会里,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在改变,人们的社会组织形态在变化,然而做人的道理及原则不应该变。佛法相对于现代社会,教化现代人, 医治人心贪、嗔、痴的愚昧是最好的选择。作为出离世俗陋习的贤圣者,出家人内存无量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外以善巧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摄法,摄受教导众生,帮助人心得以净化,人人过着安和的生活。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把佛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才能体现学佛的目的与意义。古德云:道在平常日用中,什么是平常日用中的道呢?如果人们的生活简朴节约一些,生命中就会多一份安宁、平静、清净,就会少出现一些争夺,就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与环境的污染。人生在世要珍惜生命、感恩生活,对世间心存感谢。如果世人都有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世界就会少了许多的争斗。

  成就了大众,也就是成全了自己,这是一个绝妙的真理。只有引导生命回归佛陀的本怀,我们才能成为护持世界、净化社会的一种力量。记得有个“一滴水放进大海不干”的故事,其实我们的生命也是一样,将小我融入众生的生命之中,从奉献中成长自我,从利他中完成自我,最终达到无我的境界。出家人作为宗教师,有人将我们的僧团比喻是一个输血的管道,把别人需要的血,从愿意捐血的人那里拿来救人,而管道中是不留任何东西的。这就是出家人的情怀,也是世俗者的榜样。我们要倡导人间佛教,重视佛教教育,落实整体关怀,创造人间净土。21世纪的佛教,必将是以人间佛教为主流的佛教,必定是重视佛陀教育的佛教,它将会影响到全面的社会教育,包括幼儿教育、青少年教育、宗教的人格教育、对老年人的关怀教育以及生死教育。所以,圣严法师指出:今天不办教育,明天就没有佛教。

  圣严法师在《戒律与人间净土的建立》中强调:营造人间净土必须遵守戒律。佛制的戒律,要求佛教徒要适应所处时空环境的风土人情,遵守社团的公约、净化身口意三业,通过这三种行为的不断净化,影响到他人,以达到由净化个人而净化社会、净化国家的目的。

  三、发上等愿、修福修慧,培植圆融无碍的菩萨心(心安众生安)

  平和宽容的佛法,用佛教大慈大悲的菩萨行愿,凝聚躁动的灵魂,不平的心态。通过宗教之间的交流、交往,增进彼此之间的融合,化解不安的社会现象、意识形态,消除你我之间的不解和隔阂。

  据我了解,在全球华人中,台湾和香港的华人信仰佛教者占的比例十分大。充分地利用这种佛教资源,让更多有佛教信仰的信众,有机会来接触中国内地的佛教文化,了解目前我们佛教发展的现状,通过发挥中国佛教祖庭的绝对优势,将是凝聚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重要途径。当今的中国在西方人眼中是一个既古老又神秘的东方大国,如果佛教界能抢抓机遇,乘势而为,将是中国向世界弘扬佛教的绝佳机会,这也是今日中国佛教全体同仁修福修慧,福慧双修的机会。因为西方世界和西方人士,只知道上帝,而全然不知东方世界和东方人的佛陀。佛教应该是属于全人类的,菩萨的教义是主张众生平等、生佛不二的无相菩萨,如《华严经》上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诸佛菩萨与众生没有理性的不平等,只有迷与悟之间的事相不同,仅有先觉与后觉不同而已。佛和菩萨是先觉的众生,而众生只是迷失了自性之心的未觉凡夫。

  为自心不安的凡夫,提供一个全新的信仰舞台,佛陀因此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其实天堂与地狱、快乐与不快乐,源自于众生不安宁的心境和心态。如果通过学佛来认识自我,了解自心,一切都会迎刃而解,不存在内心的不宁静、不安心。经云“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吾人每日的生活,都在颠倒妄想之中,没有的事情也能想入非非,虽然人不能没有思想,但是思想要净化。水净化后才能供人饮用,思想净化以后,于人于己才都有益处。所谓“圣贤的思想”,是以天下为己任;所谓“恶人的思想”,都是想要如何占人的便宜。普天之下,多少人想给人方便,舍己为人;多少人处心积虑,找人麻烦。敞开心地,开发开放自心的觉醒,这个社会将如大圆镜智般的圆融无碍。人们都修福修慧,过着有福有慧的高尚生活;大家都遵菩萨道,行菩萨行,那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将不是困难的事情。“善用其心,善待一切”的见地,也会渐渐地深入民众的内心。佛教徒的心,是大中华民族的心,中国的佛教,是唤醒全球人类良知的佛教。发展中的中国佛教必将成为全人类人心平和的纽带。

  2006年2月15日

\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吉祥天女咒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