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五年来皈依佛门的历程,我感慨万分,也深感庆幸。在迷途中见到了明灯,佛的教、证还在,法脉相传的圣教还在。浊世迷茫众生还有得度机缘。
记得五年前在上海金刚道场观游时,听那里的居士说:‘在浙江省三门县高枧乡有个多宝讲寺,那里有一位精严持戒的大德,每天中夜三点起床念经说法,年复一年,风雨不断。那里的道场戒律严明,很注重修行。’听了居士的话,我心里肃然起敬,带著都市人厌离烦恼、探密寻奇的心情,利用余暇,踏上了去多宝讲寺的路途。下了车,眼前出现的是群山环绕的世外桃源,让人意识到这是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地方。远远望去,可看到一座与汉地其它寺院不同的庙宇,使人感到有镇坐寰宇之势。走近山门看到的只是非常简陋的平房,唯有大师殿雄伟昂立。走进庙门,出家僧人口气和蔼,为我办理了住宿手续,安放下行李,意识到这里是很清贫的地方,由于自己业障深重,在贪求五欲的炽盛之心驱使下,皈依佛门的第二天就回去了,在返回的汽车上,我脑海里旋绕著清晨念经的音声,浮现早课的场面,每个人都诵声朗朗,精神饱满,远脱世俗,让常人不可思议。相隔一段时间,我又来到了多宝讲寺,看到一位出家僧人手里拿著一串念珠,在精进地念著什么,一问旁人,说:‘在精进地念“四皈依”,用藏文念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很惊讶,唉,上师也传了我‘四皈依’,我怎么就没念,那出家人的专注修行,使我深感敬佩。观察到这里的僧人不随便跟人搭话,只跟你说一句‘阿弥陀佛’。这里的僧人自己动手劈柴,自己动手煮饭、烧菜,也不出庙门,出庙门要拿出门卡。当时我想出庙门要出门卡,这跟工厂上班一样。上班出门要出门卡,这是规章制度,一切以世俗人的眼光来看出家僧人。寺院里也没有电视机,也没有报纸可看,生活像平静的水一样。对都市喧闹中出来的人来说,有些寂寞单调感。由于旧习的煽动,又有急于返回杂闹的都市的欲望,就像飞蛾喜扑喧闹宫宇的灯火。
自己回到家,突然觉得都市变得更喧吵了,令人厌烦,心里定不下来了。都市烦恼生活与多宝讲寺平静生活反差太大,简直成了两个世界。此时,想起了传法时,上师传我的‘四皈依’,自己也想要念点‘四皈依’,‘四皈依’念了一段日子,心好似有点定下来了,每天念念‘四皈依’,生活也有规律了,偶然到上海居士林,看到那些老太太精进地念佛号绕佛像,心里有所感悟,原来那些老太太念佛号绕佛像有息烦恼作用,念‘四皈依’与念佛号作用相同,上师是用方便方法摄受弟子进入佛道,自己对上师的恭敬心增加了。
对在家世俗弟子来说,免不了晚上要看看电视,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节目关注,这样念‘四皈依’的质量就差了。有时甚至梦中出现电视屏幕的画面,烦恼增加,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自己打坐时,也妄想纷飞,很不自在,到了多宝讲寺,上师说:听过《菩提道次第广论》没有?学佛法要从《菩提道次第广论》下手,《戒定慧基本三学》是《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扼要,在家看电视不利修道。听了上师讲解的《戒定慧基本三学》才知道,我们的前五识——眼、耳、鼻、舌、身五个官能就像新闻记者一样,把所看、所闻、所嗅、所尝、所触的外部世界信息送到大脑,留在意识之中。人在睡梦中,虽然前五识休息了,但第六意识还在活动,第六意识像编辑一样,把白天里所采访的事翻出来,烦恼随增,就会扰乱我们的身心,梦中醒来人感到困乏。如缘客观的美境,就在这境上生起贪爱。由于境界的美,烦恼所缘随增。
佛为断众生的烦恼,为众生说‘十二缘起法’。十二缘起支者,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处,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我们此生的烦恼有俱生我执及触、受、爱、取,产生。根境识三和合用起名触,触顺于受,受有喜、忧、舍受三种,《俱舍论颂疏》云:“谓心受中有喜忧舍缘六境起,各六近行,故成十八。且喜缘六境有六喜近行,忧缘六境有六近行,舍缘六境有六近行。” 此六境谓眼、耳、鼻、舌、身、意。“问此意近行名为因何义?答:传说喜等意为近缘于诸境中数游行故。”此中“游行”为分别之意。我们对三种受会产生分别,缘可爱境产生贪爱,缘不可爱境产生厌离。由于众生的业力与习性所感,智慧被无明所障,产生颠倒心,对污染的可爱境周遍驰求,为得种种上妙境界,此时名取,积集能牵当有果业即名有,由此使我们在三界中不断流转生死。凡夫大多为贪名利,为享受五欲到处求取。更有甚者,损人害己,以致触犯国家法律,遭受苦报来世还会堕三恶道。
此次在多宝讲寺住了一年多的时间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多宝讲寺像一座铜墙铁壁,把外面五浊恶世所缘境给挡阻了,这与世隔绝的环境,对我学佛法产生了很大助缘。烦恼也比以前少一些了,对自己习气也知道了一点。因为贪爱的妙境少了,有利于静心思过,静心修学佛道,再加上住庙里,离上师更近了,上师戒珠融朗,凉以风仪,时常受上师有形无形的摄受。
去年上师为四众弟子讲了《事师五十颂》,对如理依止善知识作了解说,深感上师慈悲,使我这愚劣弟子能得缘,闻此殊胜之法。《事师五十颂》所说的是视师如佛,如理依止,观师的功德,观师对我们的恩德。上师的功德是教证圆满摄受一切众生,度众生不漏一众生,上师对我们的恩德是尽一切方便教化我们,使我们离苦得乐。记得有一次我坐禅,身体出了毛病,上师告诉我不要在没人指导的情况下,盲目坐禅,我因为贪坐禅味,对上师说:‘别人都在坐禅。’其意思是我也可坐禅
。上师发出了狮子吼声:‘别人不知道,现在跟你说了,知道不知道?!’当时想上师怎么发怒了,但是心里确实也有点畏惧。接著上师慈悲地说坐禅要有两个条件,‘一要守戒,二要护法护你。’我刚皈依佛门不久,虽然不懂含义,静心想想也有道理,也就不坐禅了。过了一段时间身体也好了,此时感叹上师真慈悲啊!只要众生有苦难,就以大悲用善巧方法来为众生除苦。《事师五十颂》说的是依止法,我们把善知识的教诫起药品想,把自己以病者想,这样会对法产生恭敬心。上师一再教诫我们要如理依止,要依止具相的善知识,善知识相是具戒、悲心、调伏等十相,对密宗再加‘内圆满十相’。《事师五十颂》说,要把具相上师当佛看。对于末法时代众生,佛只有显上师身来教化我们众生,上师以凡夫身来教化我们,会使我们感到上师与我们一样,成上师功德也不难。《事师五十颂》说上师的功德就是佛的功德,我们跟上师学就要学上师功德,如果我们得到了上师功德,那么离成佛也不远了。首先我们要把上师当佛看,因佛的功德易观,凡夫功德难观,这样通过观上师是佛,再推及到每个众生,观每个众生是佛,会对每个众生起恭敬心,对他人会起帮助心。上师经常说学佛的人要有慈悲心,对他人要有帮助心,戒是从佛的大悲心中流出。经过上师的慈雨的滋润,自己也渐渐知道了佛教思想最主要是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使每个人都能离苦得乐,佛教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学了佛教在于社会实践,如果把众生都看成佛,以慈悲心对待他人,自己待人接物心情也平静多了,而且以帮助别人的心态出现时,才会体现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在受到上师的感化之下,在一次长江特大洪水及国家某些地区地震灾难中,自己也积极参与国家动员的抗灾赈济活动,多次捐物捐款,同时也受到佛法无边慈怀对我的恩泽。
一次,我在多宝讲寺比以往多呆了一些日子,感觉到浑身不适,痒痒的,原因是得了水土不服症。听这里的居士说,刚来的人会有这样的症状,有的人会发得很厉害。有一个僧人,看见我在浑身上下搔痒,说:‘感到身上不舒服吗?’走近我仔细一看,见我身上有许多小红点,说:‘这里湿气重,有些人刚来会有水土不服,吃点药会好。’我心想,在这里学法真不容易,各种违缘会接踵而来,是否能呆下去,颇为踌躇。我洗完衣服回寮房,一位居士对我说:‘刚才一位出家师父来找你,你不在,他把药放在这里了,这是他给你的药。’此时我心里感觉一股暖流而入,感叹著此地方跟外面世界就是不一样,人们没有自我,常常利益他人,自己生活经历中体会到学佛的人跟常人就是不一样,有一颗慈悲的心。
有一次我送日本友人去浦东国际机场返回时,上了机场巴士,售票员迎面走来,我掏衣袋准备买车票,突然觉得衣袋空空——忘带钱包了,钱包放在公司办公桌抽屉里了。我心里有点焦急,对售票员解释说‘我忘带钱包了,我把手表押在车上,改日再来付费,希望您能把我带出机场。’但售票员拒绝了我的请求。我一下子六神无主了,浦东国际机场是新建机场,离市区有四十公里路,唯有机场巴士通达。如要走到市区需要花一天时间。我无奈从机场巴士退下,在道旁忧愁著。忽然一辆车子向我徐徐驶来。我鼓起勇气问了一下:‘您是否可以把我带出机场?’司机和蔼地说:‘上来吧。’上了车,眼里出现司机慈祥的笑脸。我说:‘真谢谢您了。’他说:‘用不著,每个人都会有困难,这是应该的事。’此时我松了一口气。转过神来,忽然看到一位大肚的弥勒菩萨朝著我笑,在驾驶室有一尊菩萨像。我说:‘你是皈依的佛弟子吗?’他说:‘是。’我说:‘佛教是助人为乐的吧?’他说:‘是啊,这是一个佛教徒应该做的。现在社会上也提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善待别人,何况一个佛教徒应该帮助别人的。’回味他的话,如果人人都能像他这样做,社会风气就会好转。人们互相帮助,尊老爱幼,互相礼让,断除烦恼,不看他人过失,以帮助心对待他人,体现佛陀的思想,做自我净化,国土自然净了。
对照自己在这方面做的很不够,深感惭愧,‘如理依止道之初步正’。新的一年是新的开端,在新的一年里我将以《事师五十颂》做镜子,经常照自己,观上师的功德,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以学修佛法的身口意供养上师。
编辑:小月
版权所有:大吉祥天女咒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