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今天我们讲的题目是「传统文化如何学习」
。在全世界,古往今来,确实让我们认识到、体会到,那些古圣先贤、老祖宗们真有智慧、有理念、有方法、有效果、有经验,世世代代,传到今天五千年了。这在全世界真的是稀有难逢,其他国家族群里面没有,只有中国有,古印度大乘佛法里头有。我们怎么样学习?教育的理念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目的是得定、得三昧。三昧是印度话,佛门的术语,就是括号里头所说的回归自性本定,则生智慧。佛陀教育是以开智慧为目的,他的方法是有三个层次:持戒、修定、开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个方法传到中国来了,在汉朝时候,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所以中国儒释道的教学都重视悟性,你有没有开悟,不是以记诵为目的。这个理念我们一定要懂,我们才能继承传统文化。它的方法是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你看看,读书千遍是方法,目的是其义自见,自见就是开悟,不需要人教导。为什么?大乘经里面告诉我们心外无法,法外无心。
开悟,怎样才能开悟?心定了就开悟,心要不定,生烦恼不生智慧。心要清净,心要定,自然就开智慧,那你念的这些东西,古圣先贤的教诲,自然就明白了。这个事实,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表演过。我们都知道,释迦牟尼佛十九岁舍弃王位的继承权,舍弃宫廷里面荣华富贵的生活,他离开家去修道去了,他所表的是知识分子。这个社会上古今中外,知识分子占多数。知识分子的特性,好学多闻,所以他就做这个样子给大家看,十九岁离开家庭,去当一个苦行僧,印度所有的宗教他都学过,一家一家去学,所有的学派他也学过。学了十二年,知道这不能解决问题,这些东西是知识,不是智慧。知识是从妄心生的,虽然有定,定功不够。像四禅八定,这是印度普遍修的,世间禅定,没破无明,甚至於就是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没断,只是用定功控制它,暂时不起作用。无明没破,这不能大彻大悟,大彻大悟要把这三大类的烦恼,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要断尽。这要大定,小定不行。这个定,大乘教里要求的自性本定,就是回归自性本定。
六祖惠能大师在中国给我们做了个榜样,他没有念过书,他不认识字。他年岁并不大,那一年二十四岁。他是个樵夫,完全靠劳力生活,砍柴,山上砍柴到城里去卖,卖了柴拿著这个钱去买一点粮食回家养活老母亲,非常清苦。我们在《坛经》上看到记载,他卖了柴,正好这个买柴的主顾住客栈,就听到有人在念书,他在窗外听。古时候窗是用纸糊的,现在没人见过,现在都镶上玻璃了,从前没有。纸糊的窗,外面的声音里面能听见,里面的声音外头也能听见。那个里头的人在念《金刚经》,他听得很有味道。等他念完之后他去敲门,里面这个念经的人就出来接待他,问他有什么事情。他说你刚才念的是什么?他说念《金刚经》。他说他听到的时候,愈听愈有兴趣。这两个人谈得就很投机,念经的这位张居士对他很佩服,觉得这个不是普通人,发心全心全力成就他。知道他是卖柴的,所以就劝导他到黄梅向五祖忍和尚学习,你一定会有成就。他家里,他一天不砍柴一天就没生活,这个张居士非常慷慨,送他十两银子。十两银子很多,他一年也赚不了十两,足够他养家了。有念佛的佛友,大家帮助他照顾他母亲,让他无后顾之忧。
他到黄梅去了,在黄梅住了八个月,八个月,他的工作是碓房里面舂米破柴,做义工。别人看到是他在那里做苦工,做义工,只有忍和尚知道,他在那个地方是修定,舂米是修定,破柴也是修定,不妨碍工作。像最近来佛寺的海贤老和尚,海贤老和尚是执持名号,工作不妨碍念佛。他那个工作不妨碍修定,修戒定慧,为什么?工作是一桩事情,修福。修定是什么?心里头不著相,眼见色不著相,耳闻声不著相,鼻嗅香、舌尝味统统不著相,这就是修戒、修定。修了八个月,功夫很深,外头没人知道,只有五祖老和尚知道,他自己也知道。五祖也晓得他功夫成熟了,距离大彻大悟他在边缘上,一点就通了。这个时候宣布传法,要每个人作一首偈子来看看,谁见性了,衣钵就传给谁。
这个道场里头没有人敢作偈子,因为大家都认为老和尚传位一定传给神秀。神秀是老和尚的大徒弟,通宗通教,平时老和尚客人很多,各处来参访的,神秀代替老和尚接见,平常也领众修行,当然是他,那还能落到谁?别人不敢作偈子,神秀自己很清楚,大家对他期望很重。逼著他不能不作一首偈,作一首偈又不敢送给老和尚,没把握,所以贴在墙壁上。这首偈就是很有名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就这首偈。老和尚听说有人写一首偈子,去看看,很赞叹,这偈子不错,吩咐大众依教修行。这个偈子就传开了,能大师在碓房里面听到了,就请一个人带他到贴这首偈的地方,他说我也去拜拜,求一点福报。从这一句话我们就能够体会到,他在黄梅住了八个月,大概只有碓房他工作的地方,这个小范围之外他没有去过,因为这个寺庙里面他不熟,请别人带路。这是什么?老实、听话,五祖给他的工作,碓房舂米破柴这个地方,他就没有走到别的地方去过,这才能修定。如果是个普通人,一定庙里各地方都去看看,都会很熟,去散散步,去看看,他没有。所以这些文字地方要能看出来。他老实、听话、真干,真的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他不是搞假的,搞真的。
他拜完这首偈之后告诉别人,我也有一首偈,我不会写字,你们代我写一写。他这首偈子,他一看就晓得,这首偈没见性,他把它改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偈子贴上去之后大家都惊动,也有赞叹的,没有想到这个从南方来的南蛮子,他怎么会有这么高的智慧?惊动了五祖,五祖出来之后看到这么多人大惊小怪,把偈子撕下来,告诉大家也没见性,大家平复了。没见性,把这个偈子撕下来了。下午五祖巡寮,巡寮就是这整个寺庙到处去看一遍,去看一看,叫巡寮。这就是寺庙范围很大,住的几千人,老和尚要看看大家生活环境。巡寮就走到碓房,看到惠能大师在舂米,就问他米熟了没有?这就是禅机,别人在旁边听不出来。他说早就熟了,「犹欠筛在」,还没有筛,最后一道,还没有筛。老和尚拄著拐杖,在他碓上敲了三下,走了。没人知道,惠能知道,叫他三更到方丈室来见面,这是感应。
他三更的时候到方丈室,推门,果然里头没有拴,一推就开,就进去了。老和尚看到他来了非常欢喜,叫他坐下,把袈裟包住他的身体,给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大彻大悟。自性是什么样子?他五句话描绘自性。「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是没想到,自性本来是清净的,从来没有染污过。第二句,「本不生灭」,自性是不生不灭的,自性就是真心、就是本性。第三句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样样它一点没有欠缺。像世尊在《华严经》上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就是自性本有的,跟诸佛如来一样的智慧、一样的德能、一样的相好,一丝毫都没有差别。第四句说「何期自性,本无动摇」,那就是自性本定。为什么要修定?本来是定的,心没有动摇过,动摇的是妄心,不是真心;染污的是妄心,也不是真心。最后一句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整个宇宙从哪来的?自性变现的。五祖一听,行了,不用再说了,衣钵就给他,叫他赶快走路。为什么?有嫉妒的,有障碍的。所以他走了以后,夜晚走了以后,五祖睡了三天三夜,让他走远,走远远的,也找不到他了,追不到了。三天再打开房门告诉大家,衣钵已经走了。大家就晓得是惠能,赶快分头去找、去追,想把衣钵抢回来。能大师在中国表演,表演什么?表演的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他是用禅。在六根对六尘境界里头修什么?修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真修!不执著就是阿罗汉,不分别就是菩萨,不起心不动念就成佛,他成佛了。那么多人都去找他没找到,在猎人队里躲了十五年才出来,成就他的忍辱波罗蜜。非常好的例子。
惠能大师是听经开悟的,释迦牟尼佛是修定开悟的。释迦佛修了十二年,是知识,不是智慧,所以放弃了。他是三十岁放弃的,在菩提树下修定,夜睹明星,大彻大悟。这个境界跟惠能大师的境界是相同的,用的方法不一样,惠能大师是听讲《金刚经》。他有自性本定的基础,所以一听就开悟了,能说出这五句话。这五句话不是大彻大悟说不出来,真的大彻大悟。这五句话展开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这一部经,大经,讲什么?就讲这五句。他这五句是《华严经》的略说,《华严经》的总纲领,《华严经》是这五句的细说。这要得定,要开悟才行。
所以学要一门,两门进不去,两门分心,三门更糟糕。跟现在教学的理念不一样,现在教学的理念,从小,连幼稚园就广学多闻。你看幼稚园里头很多科目,唱歌、跳舞、画画,什么玩意都要学,好像父母看到小孩多才多艺感到很骄傲,殊不知这个方法是错误的。这个方法学科学行,学经教不行,学圣贤典籍不行。圣贤典籍一定是一门深入,你专攻一样,这一样专攻通了,没有学过的东西也通了。所谓一经通一切经通,为什么?智慧开了,你一接触就明了,不需要思索,这是智慧。智慧是自性本有的,不是外来的,你得要相信。自性是从清净平等心里面现出来的,所以要下功夫是清净平等心。一门深入容易得清净心,容易得平等心。所以读书千遍,其义自见里面的道理,自见就是开悟,自然明白了,不需要老师教。老师只著重方法,督促你每天去念,就念这部书,什么意思不必讲,等到你开悟了,你讲出来给老师听,老师给你印证,没错,你就毕业了;老师说还不行,继续再念,一千遍没开悟二千遍,二千遍没开悟三千遍。老师教学很轻松,不要讲给学生听,等他开悟之后跟学生在一起研究讨论,老师是过来人,他懂得。现在教背书,背书是附带的,因为你念遍数多了自然会背,那不是教学的目的。教学的目的是得定,是得清净心,也就是用读书的方法把妄想放下,把杂念放下,这一部书从头到尾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个字没有念错,一句没有念漏掉,就问这个,不问别的。到开悟,意思完全明白了,小悟小的明白,大悟大明白,彻悟彻底明白。这是东方教育的理念,东方教育的方法。
广学多闻是什么时候?开悟之后。像龙树菩萨,大彻大悟之后,他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全部通达了。怎么个通达法?一部经不必从头看到尾,不必,看个几页全明白了。惠能大师给我们表演过。你看《坛经》里头记录的,法达禅师学《法华经》,也是一门深入,读书千遍。《法华经》长,虽然只有七卷,每一卷分量都很大,一天念八个小时到十个小时只能念一遍,他念了三千多遍。你看,读书千遍,一门深入。六祖问他:《法华经》讲些什么?他答不出来,反过头来请教六祖。六祖说:我没听说过,你念给我听听。《法华经》二十八品,他念到第二品「方便品」,还没有念完。六祖告诉他:行了,不必念了,我完全明白了。一部经,这个大经到手上,翻个几页就明白了。所以这一部《大藏经》,龙树菩萨三个月读完了,无论你问哪一部,他没有不知道的。龙树是中国大乘八个宗派的共祖,祖师都有他,只有他一个人,八大宗的祖先,他是门门都通,样样精通,不是普通的通。所以说一经通一切经通,一接触就明白,一听就明白,不需要去学。你要问是怎么个学法?要持戒,要修定,要开悟。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在中国流行了两千年,但是现在我们把它抛弃掉了,我们现在看到这个非常生疏。中国把自己东西(文化)丢失了一百多年,有人说两百年,两百年,前面一百年疏忽,不重视了。西洋文化传到中国来,中国人看到这些机器很稀奇、很喜欢,认为这个东西好,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造不出来,舍弃了传统文化,接受西方科学技术的教育。第一批出国留学的学生,回来之后对外国文明非常羡慕、非常赞叹,对中国东西不屑一顾。到民国时代,我们对中国文化的信心丧失掉了。这一百年过得太辛苦!我正好遇到这个时期,时节因缘,还好我的家乡安徽庐江是桐城派的基地。民清两代,桐城学派在中国非常为大家重视,所以我们这个地区,乡下还有私塾,还有些老秀才在这里教学。我受过这个教育就一年,第二年改制,私塾没有了,改成短期小学,两年毕业,编成新的课本,古籍不念了。我只沾一点点边缘,我弟弟小我六岁,他完全不知道,他边都没沾上。
所以今天我们要学,谁肯相信中国的理念跟方法?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能接受吗?读书千遍,其义自见的方法,你能相信吗?如果你对它怀疑,你就不能接受它。你去学,用西方人的理念、方法来学,得到的是知识,不得智慧。智慧能解决问题,知识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我们不能不把它搞清楚,不能不把它搞明白。真正相信,没有怀疑了,那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学生本身的条件,必须要具备佛家说的善根。善根是什么?伦常,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这是儒家的;学佛呢?净业三福、四弘誓愿、戒定慧三学、六度,这是善根。没有这个善根,难!怎么学法?有善根,还要有福德,《弥陀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福德是什么?老实、听话、真干,这是福德,这是我们讲的禀赋,你有这个根。
学习的态度,学习的心态关系你的成就。这种心态现在很少,那就是真诚、清净、恭敬。现在人妄心,心浮气躁,心浮气躁就没有真诚、没有清净,他的心是染污的、是浮动的,他定不下来。为什么?他从小没有受过训练。大概现代人从小长大,他接触最多的,天天接触的,无时无刻不接触的,电视、电脑,小孩也玩电动玩具。电脑教他什么?网路教他什么?都是教他负面的,杀盗淫妄。他天天受这个薰习,真诚心没有了,清净心没有了。没有恭敬心,不孝顺父母,不尊重师长,这到哪里学?有好的老师想教你,你不具备老实、听话、真干,真诚、清净、恭敬,不具备这个条件,再好的老师没有法子教你。
我沾了一点边缘,所以方老师教我;如果我没有真诚、清净、恭敬心,方老师不会教我,顶多你到学校旁听就好了,怎么可能单独教你?那我这个真诚、清净、恭敬真到位了吗?不到位。我跟大家讲实话,在我的前一辈,我的长辈,我的父母那一辈、老师那一辈,他们的真诚、清净、恭敬心至少可以打七十分,他学到东西;我呢?我说老老实实话,我只有三十分,不及格。三十分老师就教我,大概我比学校的学生,现在学校的学生大概只有三分、五分,我这三十分比他多很多。所以我遇到这三个老师真是善知识,方东美先生、章嘉大师、李炳南老居士,他还肯教我,就是我还有这么一点点样子。这十二个字:老实、听话、真干、真诚、清净、恭敬,老师传法就凭这个条件,你有这个条件,他要不传法给你他有罪过;你没有这个条件,他想传给你,你不能接受。
现在学校的学生,我在国外见过,一些老教授告诉我,他们听讲课的限度只有十五分钟,十五分钟之后心不在焉、东张西望。我向他们请教,你们怎么教?说说笑话,跟学生们在一起聊天,不讲东西了。为什么?没人听。现在教学滑坡,一代不如一代。所以我心里常常在想,二十年之后,大学没教授了怎么办?没老师了。不但大学没老师,可能高中就没老师,小学、初中还有,高中就没有了,那怎么办?我看到用光碟教学,现在还有一些老师,科学技术发达,上课的时候都录像,录的这个东西可以将来在课堂里面代替。自己真正学,把老师讲课的光碟带回家,一遍一遍的看。像我劝导我们净宗同学看海贤老和尚的光碟,一天看三遍,一年不间断,这就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你真能每天看三遍,一年不间断,一天念一万声佛号,往生就有把握。海贤老和尚为我们表法,海贤老和尚教导我们的方法。
学经教也用这个方法,你想学什么经,找一套完整的录像带,回家就用这个方法,一面看一面听,用真诚心、清净心、恭敬心。你要听到一千遍有悟处,不能大彻大悟,有小悟。小悟就懂得了,在现在这个社会当中,你讲这部经就会讲得很好,不会讲错。就是一部完整的光碟,在从前是录音带,现在是光碟,用这个方法修。印祖告诉我们,「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诚敬里头包括真诚、清净、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你能得多少不是老师,是你自己悟出来的。古人用这个方法,现在人用这个方法一样开悟。所以我们细心观察海贤老和尚的光碟,你能看出来他什么时候得功夫成片,什么时候得事一心不乱,什么时候得理一心不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能做到,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今天时间到了,这个题目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资料恭摘:传统文化如何学习(共一集)2014/11/5香港佛陀教育协会档名:21-736-0001
版权所有:大吉祥天女咒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