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印度发展约二百多年后,经第三次结集,在阿育王的大力弘扬下,跨越印度本土,一跃而为世界性的宗教,佛法遍及世界大多数地区。但是,现在仍受其影响的仅存斯里兰卡、泰国、缅甸、柬埔寨以及东南亚地区,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发展过程中,佛教自身变化缓慢,其作风保守,这样就保存了一大批原始佛教经典,保留了佛陀时代的风貌。 公元一世纪时,佛教传入中国,即与中国的原有文化发生紧密联系,互相同化,互相吸收,使佛教在中国得到空前的发展,然后又经朝鲜向东传至日本。在那里,佛教又进一步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此,大乘佛教把佛教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成就了一大批高僧大德。在另外一个方面,这些高僧大德也造就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大乘佛教。 就传统认识而言,佛教有大小乘之分。一般人认为南传佛教为小乘佛教,北传佛教为大乘佛教。这种传统习惯上的分类己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这种传统认识的局限性和主观片面性,逐渐弄清这种认识仅是历史产物而已。越来越多的大乘佛教徒不再将南传佛教称作小乘佛教,而称为南传上座部佛教。 在一般大乘佛教徒的心目中,一提到南传佛教,就自然而然地同所谓的自了汉、自丝的阿罗汉挂起钩来;而在上座部佛教徒看来,大乘佛教的理论大多数非佛陀所说。这两种观点似乎都有自誉排他之嫌。 事实远非如此。阿罗汉并非自了汉,亦无自私之念。因为,只有从体性上彻底了悟无我真谛,才能了证阿罗汉果。圆满无我之人怎能被说成是自私的呢?另外,在佛陀时代,诸大阿罗汉,如舍利弗、目犍连、迦叶等协助佛陀行化各方,利乐一切有情众生,使成千上万的人得以听闻佛法,而获最终解脱。换句话说,没有这些大阿罗汉的参与和弘化,佛法不可能在短短的时间内遍及整个中印度,佛教也不可能如此地吸引众多的社会精英出家,以期获证阿罗汉果。如此无我奉献之阿罗汉又怎能叫做自了汉?也许又有人会说上座部佛教保守。这或许是事实,但保守并不一定就意味着落后和消极,因为佛陀二千五百年前所揭示的真理不增不减,不因时空而改变。恰恰相反,将此亘古不变的真理如实地保存下来,正是上座部佛教对当今人类所作的不可思议的贡献。 与此同时,上座部佛教国家的佛教徒对大乘佛教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大乘佛教博大精深的教理使他们惊叹不已,奥妙无穷的修行法门使他们望尘莫及,对佛法的深邃了悟更使他们叹为观止。大乘佛法、上座部佛法均为佛法,佛法无有高下,只要契理契机,一切法经三法印印证之后皆可称为佛法。佛陀在临涅盘前教授四种依处,检验诸大弟子言说是否是佛法。其原则标准为:将其与经律相对照,若其与经典相吻合,与戒律相一致,则可如是说:此为世尊所言。 本文无意对两种不同传承的佛教加以比较,因为这种比较只能徒增不必要的分别之心,而又有违佛陀应世说法的本怀。作者仅想把上座部佛教的一些基本理论展现在广大读者面前,应机取舍乃个人之事。 佛陀的伟大 在上座部佛教经典中,特别是在五阿含中,佛陀的形象,总体来说,应用可亲、可敬来形容。他是一个曾经生活于人间的智者、圣者、慈悲者。在佛教徒的心目中,佛陀的地位至高无上,人们对他的恭敬更是五体投地。但是,这种感情不同于某些宗教徒对其所信仰的神或上帝既敬又畏的崇拜或顺服。因为这样的崇拜和顺服是有所索求,或请求神的恩赐,或祈祷神的赦免。换句话说,如果不诚惶诚恐地拜倒在神或上帝的脚下,随之招来的就是痛苦或惩罚。人类的命运完全操纵在他们所礼拜的神的手中,人们应做的或能做的就是赞美神或上帝。 但是佛教徒对佛陀的敬爱完全是发自内心深处,来自于对佛陀广大智慧、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深切理解。这是纯自发的,是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佛陀是人类至善至美的真实体现,从他的身上,人类找到了离苦得乐的希望。所以,佛教徒把佛陀看成是慈父般的老师,或医治病苦的伟大医王,教授获得无上妙乐之法,给予脱离种种痛苦之药。如来唯教师,汝应自努力。因此,佛教徒不需要从佛陀那儿索取什么,因为佛陀已经把离苦得乐的大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众生。人们要做的就是遵循佛陀教诲,如法实践,依教奉行,如此必能获得解脱。当一个人无所贪求、无所取著时,他就没有什么值得忧虑和害怕的了。《法句经》云:从贪爱生忧,从贪爱生怖;离贪爱无忧,离贪爱无怖。 老师是如此慈悲和富有智慧,学生则要以老师为榜样,精进努力,以期成就老师所成就的一切,获得圆满的觉悟。佛教徒或非佛教徒崇敬佛陀不是因为惧怕他的惩罚,也不是慑于他的威严,而是因为对他慈悲的感激,感激他曾为了人类精进不息,探索并发现了真谛,感激他把解脱痛苦的钥匙交给了我们每一位众生。 佛陀从未希望其信徒象待神一样来礼敬他,更没有要求他们把命运交付与他。佛陀曾明确说过,他不是其他任何一类有情,而是一位圆满觉悟、究竟解脱者,知一切应知之法。 有一次,一位名叫陀那的婆罗门来到佛陀跟前,问道: 尊者是天人吗? 不,婆罗门,我不是天人。佛陀回答道。 尊者是乾达婆吗? 不,我不是乾达婆。 夜叉? 不,我实非夜叉。 那么,尊者,你是一位凡人? 我亦非凡人。 那么请告诉我,你到底是谁? 佛陀回答说,他断除了缘生天人、天乐师、夜叉、凡人以及其它有情的烦恼不净。他最后说道: 如莲生水中,不为水染污;我实为佛陀,不为世间玷。 何为佛陀?即觉悟者。而每一个人都有觉悟的潜在可能性,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能成佛。 在其它一些宗教中,人是神或上帝意志的雇拥者,是他们意志无条件的执行者和服从者,故而毫无个人意志可言。人一生中最大的光荣就是为上帝服务,稍有不慎,则会受到上帝的惩罚。这种形式如同行政法规,必须服从,反之则会受到治裁。 但是,根据佛陀的教导,人的地位尤为珍贵,甚至优于天人。人类有许多优越条件,人身难得,人身是成佛的首要条件,诸佛都在人间成佛,也只有人才能成佛。作为人类之一员,佛陀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就无上正觉,这一事实本身就向世间昭示了人类的潜在能力。他向人类展现如何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证得无上智慧和究竟觉悟,从而确立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因为人世间既有痛苦,亦有快乐,这样,人们就能既知有苦的存在,又有修习离苦得乐的因缘和条件。它既不同于恶道众生,只有痛苦,没有快乐可言,故无脱离痛苦的因缘;它又不同于天道,只有有漏的快乐,痛苦较少,故不知修习常乐佛法。 但是,人类虽有许多优越条件,但却不能凌驾于其它众生之上,因为佛陀认为众生平等,对于那些不幸的众生,人类应慈悲为怀,而不应剥夺和伤害它们的生命。 每一个人必须对自己的命运负责,因为他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或苦或乐,或忧或喜,或穷或富,全由自作,没有任何超然的力量或上帝能够主宰他的命运。所以,人可以改变自己的生命航线。大彻大悟的佛陀虽然明了此中的规律,但是他无法改变。他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以他所悟证的佛法,指导人类众生离苦得乐,断忧生喜,除贫致富。他从未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类,即使有些人不愿追随他的教法。所以,他教给人们自觉自愿自我解脱法门。若有人无视于佛陀的教诲,或背道行,其人就会受到自己行为的果报。其中的因果关系不是来自于上帝和超人,而是其行为的必然结果。汝当自皈依,别无皈依处。 为了人类的利益和幸福,佛陀忘我地行化各地,平等无分别地传播真理,行化四十五年,足迹遍及中印各地。在世界所有宗教导师中,佛陀被认为是精力最充沛、行化最活跃的宗教领袖。他时时刻刻都在觉悟有情众生。于此同时,犹如蜜蜂在众花中采授花粉,而又不给花朵带来任何伤害,同样地,佛陀在众弟子的陪同下,托钵乞食,圆融平等地接受富人和贫者的供养,以慈悲喜舍看待一切众生,以方便善巧度化有缘之人。佛陀是一个完美的人,是智慧和慈悲的圆满体现者。 罗达柯里湿努曾如此热情洋溢地赞美佛陀: 乔达摩佛陀具备了我们东方杰出思想家的素质。就人类的生活和思想而言,他的影响是独一无二的。作为一宗教创始人,对每一个人来说,他都是如此的圣洁,其教导的深度和广度一点也不逊色其它任何宗教。他属于世界思想史,是全体人类文化阶层的共同财富。从理智的完整性,道德的诚致性,精神的智见性来加以衡量,他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在社会方面,他用无私奉献的高尚理想教导这个以自我为中心、争权夺利的世界。他反对阻碍人类社会发展的罪恶的种姓制度,提倡众生平等,以道德来衡量一个人的贵贱;他宣称,解脱之门向每一众生敞开,无论其为贵族还是贱民,是圣洁之人还是邪恶之徒。不善之人只要改过自新,上求圆满正道,就能获得无上菩提;他提高了被踩在社会最底层妇女的地位,不仅使社会认识到她们的重要性,为广大妇女找到了自己的皈依处,同时也为她们建立了第一个妇女宗教团体——比丘尼僧团;在世界历史上,他第一个努力废除奴隶制,禁止屠杀无辜牲口的宗教祭祀;他认为动物也应该得到人类的慈悲;他从未迫使信徒成为其教导或他本人的奴隶,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思想,劝告他们不要仅仅因为尊敬他而接受他的教导,而应彻底地加以检验
。他鼓舞了懦弱者,团结了分裂者,提高了低贱者的地位,使圣洁者更加高尚。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圣人还是恶人都同样地敬爱他。他高尚的典范行为是一切众生灵感的源泉。他是一切宗教师中最为慈悲者。 佛陀生于世间,长于世间,但不被世间所染。虽然佛陀利乐人类有情的动机是绝对的纯洁、彻底的无我,但是,在此五浊恶世宣说和传播其教法过程中,他受到刻薄的批评,公然的侮辱,以及无情的人身攻击。但是,佛陀难忍能忍,常住寂静,如同大地一般堪忍一切。他是最为能忍者。 威尔斯在《历史三伟人》一书中这样写道: 在佛陀身上,你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朴质、热忱、寂静,为光明而战的人,一个不是神秘,而是鲜明的人道个性。他教给人类宇宙之体性。许多我们现代最为完善的观点与佛教紧密一致。他教导我们,生命中的一切痛苦和不快都是来源于自我。在人类还没有达到安宁之前,一个人必须不再为其感官和自我而生活,然后才能跨入伟人之行列。佛教以不同的语言使人们知晓早于基督五百年的事。但是,在某些方面,佛陀更接近我们和我们的需要。在宗教生活中,佛陀比基督更使我们明确了每一个人的重要性。 当你深入经藏,遨游法海时,你就会感觉到佛陀就在你的身边,在亲切地向你讲述觉悟法门。从而,你也就能更深切地认识到佛陀的伟大,油然而生起对佛陀的无限崇敬。作为一个佛教徒,我们应该说:越了解佛陀,我们就越敬爱他;越敬爱他,我们就越了解他。(文 / 学愚)版权所有:大吉祥天女咒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