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下讲,『修诸功德』。「见弥陀第十九」,十九愿,「闻名发心愿」,第十九愿主要是讲发菩提心。「愿曰,闻我名号,发菩提心,奉行六波罗蜜」,奉行六波罗蜜就是修诸功德。「又《汉译》(《吴译》同之)曰,其最上第一辈者,就无为道,当作菩萨道,奉行六波罗蜜经者,作沙门不当亏失经戒,至精愿欲生无量清净佛国,当念至心不断绝者」。下面是念老的话,「综上二经,则知修诸功德正指奉行六度」。这一段的经文是说,其最上第一辈是上根上智,上品上生,就无为道,当作菩萨道。上上根人与性德非常接近,无为,底下还有无所不为,如果只有无为,没有无所不为,就不能度众生,只有自利,不能利他。所以接着说,当作菩萨道,当作菩萨道就是无所不为,我度自己还要度众生。这两句合起来,就是《还源观》四德里头的第一德「随缘妙用」。当作菩萨道,奉行六波罗蜜经,这是随缘。妙用,妙用就是无为道。大乘教里面说菩萨,「作而无作,无作而作」,无作就是无为,妙用;而作那就是无所不为,就是随缘。随缘妙用,大菩萨所修的。凡夫是随缘随着变,这就不妙了。
随缘不变,在很早年,我出来讲经,就把随缘不变说成四句。经上讲,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我加了两句,随缘随变,不变不随缘。不变不随缘是阿罗汉,随缘随变是凡夫,不变随缘是佛,随缘不变是菩萨,我把它这样分开来说。我们不能学凡夫随缘随变,跟着外头境界去转,受境界的影响,跟着它在转,这就搞六道了,这是轮回心造轮回业。也不学阿罗汉,阿罗汉不变不随缘,自己成就了,不度众生,众生难度,不度他。要学菩萨、要学佛,佛是不变随缘,菩萨是随缘当中学不变,这是功夫。我随缘,不被缘所转,不被缘所影响,这是菩萨,当作菩萨道。随缘随什么缘?就奉行六波罗蜜,随顺布施、随顺持戒、随顺忍辱,在日常生活当中这六种都要修。到底哪个先后?没有次第,平常生活当中穿衣吃饭、工作、待人接物,统统修。时时刻刻与菩萨六波罗蜜相应,对待人满面笑容,欢欢喜喜,这是布施,布施欢喜,这是内财布施。对人恭恭敬敬的深深一问讯,这持戒布施,是持戒,也是布施。所以,一个动作里头,一个言语里面,六波罗蜜统统在里头。六波罗蜜怎么修法?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在那里什么?在那里行六波罗蜜,把六波罗蜜全做到了,这样才圆满成就菩萨道。
...
「来者俱斩,自亦不存」,来者是外面境界,境界来怎么样?如如不动,没有起心动念。自己呢?自己也是如此,自己也不起心动念,不认为这个身是我。有我这个念头就错了,你的六根在造业了,只要有我就造业,何况其余?所以佛家修行,修正错误的思想、行为从哪里下手?从无我下手。《金刚经》上所说的先破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众生相引申的意思就是空间,寿者相它的意思就是时间,用时空来包含所有一切万事万物,它不离时空,时空没有了,万事万物当然不能存在,全是假的。万法皆空,空亦不可得,空也是空的,不要执着有个空,不要想着有个空,有这个想法错了。这里末后两句话说,「自亦不存,剑亦非剑」,这个剑代表智慧。「故善调伏」,这真的叫善调伏。贤首国师的《还源观》,第四段为我们举四德,德是作用,四德第一个「随缘妙用」,随缘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里面教导我们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就这两句。随缘妙用,妙用是什么?妙用就是此地讲的善调伏,妙用,他不造业。
我们凡夫随缘他就不妙,随善缘造善业,惹来三善道的果报;随恶缘造恶业,感得三恶道的果报,这个作用不妙。妙是随缘不变,妙在此地,不变能随缘,随缘能不变,不变靠什么?靠定、靠慧。没有定慧他就乱了,他就变了,随缘随着变,我们一般人讲「心随境转」,这就是随缘随变。心不随外头境界转,这就是功夫,某人有修养,有定功,无论是善缘、恶缘、逆境、顺境,他如如不动
版权所有:大吉祥天女咒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