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吉祥天女咒原文网

静波法师:入不二法门品 第三讲 下

发布时间:2024-10-13 03:26:47作者:大吉祥天女咒原文网
静波法师:入不二法门品 第三讲 下

入不二法门品
静波法师讲于新加坡
(第三讲 下)


本文根据录音整理 错漏之处 敬请指正
整理人 慧雪 校稿 悲贤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炒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意

那么没有有漏也没有无漏,即无有此想。没有这样的想法你就没有这样挂碍,如是你就会不著相了,你也不再认为死就是断灭了,你也会不认为生就是一种荣幸,不再这么认为了。因为生是假生,死是假死。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真正解脱就是改变观念,所以你不著相。但是你也不执著无相。不执著有相也不执著无相,你就觉得没有了、断灭也是不行的。该是男人就是男人,该是女人就是女人,该是什么就要是什么。但是你要面对这种是什么而不去执著,就是进入于不二法门。这就是证入不二法门。这是很难得的,大家都是停留在表面上。没有透视没有大智慧,于是都消化不良,都是局限,学来学去都是心量很小,没有突破,没有突破这种二元中间那条界限,打破他一定打破他,打破他你有希望的。

下边经文“净解菩萨曰:有为无为为二,若离一切数,则心如虚空,以清净慧,无所得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意思是第十一位菩萨站起来发言谈自己对不二法门的感悟。这位菩萨见解纯正无染,所以称为净解,正知见,学佛按照西藏的佛教的说法,学佛要有三个条件。第一个要有出离心,你要从固定的观念行为走出来,不要再执著,出离画地为牢,佛教讲的如意,如意是什么意思呢?是回头才如意。如意是带钩的,如意像云彩卷一样,如意像灵芝一样。因为云是变化的,变化的你怎么可以执著他呢,他一直在动,回头就吉祥回头就如意。而且他还告诉我们如果你不再执著了,回头都是灵丹妙药,能够疗治百病。人的病都是贪嗔痴引发的,到老了得肿瘤得癌症,说实在的,你不爱生气的人你心量非常大的人不会得这样的病,那个不是一天两天才完成这个病灶的出现,所以你要回头你知道他不固定,你不要上当不要受骗,你的病改变了。很多学佛的人确实改变了他自己的疾病。在北京居士林的时候我们认识几位居士原来是癌症,学佛了之后癌症有的一直也没有发展,有的就转化不是癌症了,我们认识一个居士本来是肝硬化,通过听经之后听法之后,几个月之后到医院一化验都正常。你想想,改变了思想你就会改变行为,改变了行为你就会改变你的命运,所以改变疾病很正常,人情绪最容易生病了,所以说学佛有很多好处,生也安乐死也安乐,也不在乎生也不在乎死,也不怕生也不怕死,一直活得很大气。他站起来说: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即心有造作和心无造作,一个是有为法,一个是无为法。凡夫与二乘人以为有二法。凡夫人以为有为法和无为法是两个,是对立的,一个是解脱的,一个是轮回的。他们之间格格不入。我们很多人爱憎分明,受伤的是自己。当然有人说,法师你说不爱憎分明,和稀泥吗,不是,我们要讲原则,但是你心里不要执著,你要告诉别人错了或者对了,但是你不能执著这个对了或者错了。因为什么,因为你为了恒顺世间法,恒顺众生,你告诉别人对了还是错了,只要你告诉三遍之后,你不要再告诉他了,因为他不接受你的时候就是因缘,不可强求。所以我们说这不是放弃这叫放生,放生暂时先保持一点距离,让他反醒一下,有一天他要感恩你,他会感谢你,如果你要求他太高,他会恨你,他会烦你。所以作为一个在家的佛教徒怎么样,首先以身作则,化解烦恼,笑口常开,心里面法喜充满,欢喜自在,你就会影响别人。佛教徒做得很好呀,承当快乐,负责任,不是很好吗,还要去努力,还要去让别人感觉到你很成功,这就很好呀。所以有人说佛教徒消极,谁说消极,不消极呀,是你误会了,看明白更积极。我知道今天我不讲经,我把今天也会浪费,怎么样,我就得讲,我讲了多心里塌实呀,我也改变我了,我也改变别人了,活得才有价值呀,要不然你浪费生命呀。

如果离开一切名言概念,所以上面那句话“若离一切数”,这个数就是名言概念,他是张三,他是李四,他是人,他是老虎,他是椅子,他是麦克风,那个是供果,那个是佛像,都是一切数,名言概念。是我们人规定的呀,有些是外来的,我们接受这种信息这种观念,我们认为他是实在的,那么就必须要突破这种名言概念。因为你认为这种名言概念是实在的,他就会影响你,他就会困扰你,他就会束缚你。但是如果你突破他,你就是达到了无所得的境界。本来没有实在性,他在变化,我们也在变化。所以金刚经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哪里是实在,所以你认为实在你上当你受骗了,所以你的世界会因为你的执著生命的质量下降,如果你不执著,提升了。如果你无所得,你走出来了。就是这样,非常说理。当然你说我习惯了,习惯是什么,就是业力,习惯了贪嗔痴,就像有人说如果我不跟他计较是不是显得我很窝囊呀,是不是显得证明我很怕他,不是这样的。如果你有这样的观念就说明你还是没有突破,你突破了就没有这样的比量了。是不是我怕他,你要逞英雄吗?是没有必要的。轮回才这样,不轮回不会是这样,当然你可能改变他的时候你可能会引导他会开示他,当你不能够改变他,你就不要去引导不要去开示,怎么样呀,沉默。沉默能解决很多问题呀。希腊哲学家说“沉默是金,雄辩是银。”此时无声胜有声,到最终的时候维摩居士就是沉默的,是无话可说的。真正的感悟就是这样,是你的因缘不是别人的,如果知识可以,互相交流可以,但是对于佛法的感悟就靠你自己的因缘了。我们面对净解菩萨,我们也要反思,我们也要去琢磨我们自己做的哪方面的缺陷去改善一下,这种改善非常有意义,这就是修行。修行是什么,修行就是改变。我原来那样,我现在这样了,不困难,思想的改变。错觉,原来你认为那是错觉。就像我们比喻过,说你戴着红色的眼镜,你看谁都是红的,你看世界都是红的。如果你戴绿色的,你看谁都是绿的,你看这个世界也是绿的。学佛就是要包容你要换位思考,别人和你不一样,你为什么一定要求别人和你一样呢,不现实吧。包容允许别人那样,但是这不是目的,这仅仅是最初的开始,目的把眼镜摘下来,你发现什么也没有,你调过头来你再去人们在争在斗呀,你是我非呀,然后你才发现似是而非,都是没有摘下自己的我执的眼镜,这个时候你自在了,所以要去突破呀,所以要去离开一切的名言概念。所以你不要被名言概念所束缚,说你好你美呀,特别高兴。你是菩萨呀,你高兴。你业障鬼呀,你马上就急了,上当了。说我菩萨我也坦然,说我业障鬼我还是坦然,那你就不二法门了。当然你说让一个本来对佛法没有多少认知的人达到这种境界,不可能,他会抱怨这个法师今天对我不好,所以我不去了。他会觉得另一个寺庙好,你要知道《六祖坛经》有一句话,“苦口的是良药,逆耳的是忠言”,苦口良药利于行的,利于病的。所以大家要珍惜让我们成长的因缘,而这个因缘往往是棒喝的。就像明代的德山宣见和尚在禅堂里,拿着一个棒子,问什么是佛,下面的人说佛就是觉者就是醒来的人就是有智慧的人,砰一棒子,一下就打懵了。错了,一下就懵了,就没有错呀,旁边的人也懵了,就这么学的就这么教的,就这么看书来的呀。他还问,什么是佛,这个时候就没人敢说话了,旁边有个出家人,他呯就给一棒子,他说我没说呀,你打我干什么,他说我看你要说呀,说和不说都是不能执著的。说也不对不说也不对,都不对了,都不要去执著。当然今天你打谁都跟你急,把棒子抢下来,不打你才怪呢。这就是事实,不愿意开悟,不愿意成长,不愿意解脱,所以说佛法是契理的,契机的,面对今天的因缘我们大家还是要珍惜,百千万劫难遭遇。可以这样讲,容易得到我们不会珍惜。义净三藏,他在做法师,中国的法师到印度去取经,做一首诗,最后有这样一句,“后人如未按斯旨”,后人不知道,十个法师去了,回来的只有两三个,那几个中途都死掉了,因为你要通过爬山呀、过河呀,艰难至极呀,所以把这个经典取回来。经过千辛万难,不容易的,所以后人如未按斯旨,不能够理解这其中的苦辣酸甜,往往讲经容易看哪,很容易呀,资讯越发达人的信心减少了,降低了,并不因为这增加了。如此就会达到平等没有差别,也就是心有造作心无造作,有分别无分别,有为法无为法,从这里面走出来都是不可得的,都是缘起的。如此心与虚空等同,这个心一点不执著一点不挂碍,那你跟虚空就一样了。所以祖师说学佛走的是什么道呀,大家不知道说菩萨道,有的人说什么佛道,错了,鸟道。天空中飞的鸟有痕迹吗,没有痕迹呀,自在,鸟道才自在,佛道菩萨道,就是要走鸟道,鸟道才自在,随缘自在,我想这么飞就这么飞,想那么飞就那么飞,那你一定自在,心里了无牵挂,没有痕迹可寻,所以是鸟道。因为证得清净的空慧,清净就是没有执著没有的挂碍的,平等的,所以是空慧,因为你跟空相应了,不再执著了,智慧现前。你知道空,而你并没有相应,这是什么,这叫文字般若,说你会念这《维摩诘经》那不是本事。说我会消化我会理解我会用,这个是本事,因为这个文字般若是要通达实相般若,空平等,但是还不够,因为你并没有证悟,所以你要去观照,观照般若才是真般若,观照是你要去相应,你要去受益,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清净空慧的这种获将会使我们没有障碍,没有任何障碍,你想迈哪一只脚就迈哪一只脚。当然你到寺院里你看别人随缘迈那只脚你就迈那只脚,别人在这边走迈那只脚你也迈那只脚,但是你心里没有那种挂碍。当别人迈错了,你也没有说也不会说你错了你错了,什么叫错了,对他来讲就对了,对你来讲是错了是因为你们这种对立这种分别造成的,他不懂这样就是对的。你知道他也不是对的,他也是随缘安立的。


就像中国人们见面了,我说阿弥陀佛,他认为这是信佛的一种标志,错了,在印度在东南亚一些国家见面都是要来这个的,不是因为信佛你就要这个,印度的话叫南无了,就是敬礼了,不是学佛的专有礼节,但是有人不认为,他不知道,我不能这个。我说你这个对你没有坏处,你要是认为有坏处那才是真正的坏处。是你分别心的一个结果,不可以这样。你这样了对自己是伤害,不是对我的,你可以不对我,没有关系。没有障碍了,我们就走进不二法门。所以这个就是净解菩萨的体悟、感悟,所以我们应该从净解菩萨那学这么一招,不能白学。入宝山不能空手而归,如果你空手而归那白学了,所以我们要去相应。

下面经文。“那罗延菩萨曰:世间出世间为二,世间性空,即是出世间,于其中不入不出,不溢不散,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的意思是第十二位菩萨站起来谈自己的对不二法门的感悟。这位菩萨已经证得金刚三昧,金刚就是空,三昧就是平等、等持,也叫三昧定也叫证定,看到空就看到有,看到有就看到空,所以叫三昧。断惑证真,没有任何的迷惑,完全跟空性相应,所以他才能够等持。最为勇猛,没有一点点含糊,没有一点点的拖泥带水,犹犹豫豫,没有。非常的勇猛,勇往直前,所以称那罗延。那罗延他翻译过来是力士、一些寺庙门口有人说那是哼哈二将,其实那是力士,二大金刚,天将,是护法。力士坚固、什么叫坚固,不是脆弱,我们人都很脆弱。他为什么坚固,他勇敢,他知道事情的真相,所以他就坚固。勇健、勇敢,无所谓。他站起来说,他自己谈自己的感受。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我们认为他们是对立的,我们认为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是矛盾的,在凡夫和二乘人以为他们之间是二法,因为对立矛盾就是二法。实际而言,世间法缘起性空,幻化不实。所以我们说财色名食睡,包括成功、财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缘而起的,由缘而起的,他的本质是没有固定的,你得到了你会失去,你失去你可能会得到。所以说我们在失去的过程之中我们常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我们会感悟世间的无常。我们在得到的时候我们也可能会失去。一个人挫折并不是坏事,他可能是财富。当然他要真正的有智慧,他才会有这样的醒悟,否则他可能被烦恼所淹没,哲学家说一点点烦恼毁了我,更多的烦恼会成就我。所以善于消化善于转变烦恼的应该是菩萨。


缘起如幻性空,面对这个世间法,我们知道他就是缘起的就是如幻的就是不可靠的,所以他就是性空,而你感悟到这一点,这就是出世间法,请问世间法和出世间法他是对立的吗,他也不是对立的,就是你加工一下,他就变成了出世间法。这个加工的过程就是一个转变就是修行。即在一切法中不出不入,如果你认为有出有入那只是相对而言,其本质是没有我们从娑婆世界里面走出来也没有走进来,因为你所说的走进也是一个缘起的,一个面对众生随缘而说的进和出,其实就是观念的改变,这种观念的改变之后,那么你发现如果说有出有入的话就是这样的,事实没有这样。只有达到这种不出不入,不流溢也也不散乱,没有出来,也就是中庸之道,没有超过也没有达不到,不散乱,这就是入于不二法门。

所以我们要明白这一个道理,出来是缘起说,那么进入也是缘起说。那么举个例子,我们要往生西方,西方在哪呢,我现在不知道东南西北,但是我随便做一个参照物,西方在那边,我们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要往生这一边,他好像就代表西了。我们现在又拿另一个参照物,说西边,请问这是西边,现在西边又有了西边,请问他变成了什么,变成了东边,固定吗,不固定,假的。时间和空间的观念是假相,是我们的错觉。所以那边再放一个东西,他就成了东。请问他固定吗,这是我们设定的。地图还有大有小呢,你说哪个是标准呀,哪个都是标准,你以他为标准,他就是标准,你不以他为标准他就是不标准,以他为标准的人是有缘,不以他为标准的人是没有缘。就像我们今天探讨不二法门有缘才探讨,没有缘你来了也会走。所以这个没有标准。你不要执著,你随缘最好。你说好,对好,你说不好,对不好。他说你没有原则,有呀,恒顺众生这就是原则,我心里头了无牵挂,不留痕迹,这就是修行。


下面经文“善意菩萨曰:生死涅槃为二,若见生死性,则无生死,无缚无解,不然不灭,如是解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是第十三位菩萨站起来发表自己对不二法门的感悟,这种感悟对我们来讲也是要对照要反醒,不能空过。这位菩萨善知众生心意,众生想什么他知道,也善解生死、善于理解感悟生死,没有生没有死。还有涅槃的妙理,感悟生死感悟涅槃,因为生死是局限,涅槃是不局限,这种生死好像不是佛法,涅槃好像是佛法,是这样吗,不是的。所以称为善意。他能够感悟,我们不能够感悟。他站起来说,生死与涅槃是二法,凡夫与二乘以为有二,生死涅槃,大乘佛法说“生死涅槃等空花”,生也是空,生死都是空花,涅槃也是空花。两者之间是不二的,但是这个里边凡夫和二乘人,声闻乘人缘觉乘人他以为两者之间是对立的,是两个。实际而言,生死如幻化,即是生死没有自性是空,如见生死性是空,生死的本质是什么,生是缘起法死是缘起法,生死的本性是什么,不可得,没有主宰性,老是生死,没有说离开生而又死的,没有说离开死而又生的,如此看来就是没有主宰性的生,没有主宰性的死,也就是没有实在的生没有实在的死,假生假死,你为什么恐惧呀,所以我们不再恐惧了。如是则没有束缚也没有解脱,你赋予他什么他就有什么。现在你终于醒来了,那就没有解脱没有束缚,也就是不生不死,就是涅槃了,能这样理解的人就是证入了不二法门。所以他告诉我们不二法门是可以走进的。突破生和死的本质原来没有实在性,没有自性,于是生死本身就是涅槃,另外一个涅槃吗,没有呀,所以这个很好呀。所以我们要对照自己,我们是怎么样面对生死的。


下经面文“现见菩萨曰:尽不尽为二,法若究竟,尽若不尽,皆是无尽相,无尽相即是空,空则无有尽不尽相,如是入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意思第十四位菩萨站起来表达他对不二法门的一种感悟,这位菩萨是以现量智照见诸法了无挂碍,称为现见。现量就是没有分别的事情事物的真相,就是这样。我们看到第一天的时候,我们说我们所看到的裙子帽子围巾,分别,但是如果是现量,哪怕你裙子帽子围巾我看到就是布,我看到就是真相,这就现量,我一直能够保证看到的是布,你怎么变化你都是布,我一直不会上当,一直不会表相这种诱惑,我不迷惑,所以叫现量。他站起来说,能够了脱生死称为

尽,了缘即一期生命,了脱生死称为尽。不能了脱生死称为不尽。一个是尽一个是不尽。针对两者,凡夫和二乘都以为有二法,是对立的是矛盾的。就实际而言,就真实而言,了脱生死只是不住生死而已,不是不面对,是不住在生死之上,就是不在乎生死,就没有生死。因为生死他是没有实在性的,所以是不住生死而已。不了脱生死即是以为生死是实在的,所以就被影响了,被挂碍了。于是被生死牵着鼻子流转六道于是就不得出离。你想不流转六道是不可能的,可见,不住在生死迁流的变相之中,即生死尽。生天堂我不快乐,入地狱我不烦恼,你不住在上面你就是这一种生死尽,了脱生死。住在生死迁流的变相之中,即是生死不尽。不尽就是一直会演下去,一直转下去,这个轮回会一直转下去。如果你通达了生死的没有自性,没有实在性,嘎然而止,马上就走出来了,就尽了,不再绕,否则就不尽,一直绕下去,这是惯性,不绕都不行,没有大智慧根本就了脱不了生死。住在生死迁流的变现之中,就是生死不尽而法性缘起没有自性,就是空的,如是尽与不尽平等不二,尽与不尽都是无尽相,因为尽是没有主宰性的,不尽也是没有主宰性的。所以都是无尽相。而无尽相是空,不尽是空是没有主宰性的,如是没有尽无尽定相,实在相,没有解脱相也没有不解脱相。所以你都是画地为牢。如是入者,这样你走进去就是进入不二法门。不二法门打破了这种尽和不尽这种局限,你说尽错了。你说尽就是你走出这个局限轮回,你说不尽就是你继续轮回,这两者之间有实在性吗,没有。没有怎么样,入不二法门。此中所谓尽若不尽皆是无尽相,都是局限的,不尽就是不能走出局限,你要有二元,有对立,是相对的,好坏,尽和不尽都是相对的,相对的就是局限的,所以都是无尽相。

就如《华严经》中说:众生无尽,世界无尽,虚空界无尽,法界无尽,涅槃界无尽,佛出现界无尽,如来智界无尽,心所缘无尽,佛智所入境界无尽,世界转法转智转无尽。什么意思呢,就是针对这样无尽的世界才有无尽的佛法,如果没有这无尽的世界哪会有无尽的佛法呢。佛说的八万四千种法门,毫无异议是针对八万四千类众生的,八万四千种疾病而出现的,如果没有八万四千种众生,没有八万四千种疾病,就不会有如来的八万四千种法,八万四千种药。所以这里面说,众生无尽。什么叫无尽,无量无边,所以叫无尽,虽然无量无边,但是归皈空性。什么叫众生呀,我今天告诉诸位,众元所生故名众生,众元所生是没有主宰性的,请问当下你就了达了,原来我上当了,我老认为他是实在的,我自己也是众元所生,我老认为我实在的,我自己痛苦我自己上当了,所以众生无尽世界无尽,世界也是缘起的,虚空界无尽。无量的虚空也是无尽的,那么法界无尽的,于是相对的法界,性也是不无尽的,无量无边的。那么涅槃界无尽。走出这个局限也是有各种不同的方式方法的。佛出现界无尽,佛出来度众生的,也是无量的,有各种各样的佛,有三千佛名经,好有像万佛忏,都有,为什么,因为众生无尽,所以佛也无尽。如来智界无尽,所以如来佛的智慧的境界也是不可穷尽的,心所缘无尽,我们面对的这个世界也是非常复杂的,因为样的一个因缘,所以佛智所入境界无尽,所以佛接引我们,改变我们的方式方法也是不可穷尽的,所以世界转法转智转无尽,所以佛用的方法改变我们,无量无边的,也是没有穷尽。

所以我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原来所谓的尽和不尽都是相对而言的,如果尽也就没有无尽,如果尽是没有主宰性的,无尽也是没有主宰性的,请问上哪去找什么尽和无尽。没有中间的界限,所以我们都是一厢情愿。所以憨山大师金代的,他说,佛以众生心为心,佛有没有心呀,有心,以众生心为心。众生心他会执著吗,众生心是执著的,佛面对他随缘教化,所以众生心是不可得的。

下面经文“普守菩萨曰:我无我为二,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见我实性者,不复起二,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意思是第十五位菩萨的感悟,也应该能够引起我们的注意。此位菩萨以守持真如法性而善法无所失,因为他已经,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他能够知道一些法如幻如画,但是又能够守持真如法性,同时善法也不失。所以就是在空上面对有,在有上要回归空,所以空有不二。所以称为普守菩萨。普遍的守持,也就是我们的不可能,我们有时候守有时候不守,或者根本就没有守。他站起来说,我与无我,凡夫与二乘人以为是二法,就真实相而言,主观客观是相对的,我与无我与也是相对的,于是才有了我相,如果去除五蕴人及人所有法,如果我们去除了,我们去研究每个人都是五蕴,色受想行识,精神和物质的组合体,这种主观的我是没有实在性的,那么我所有的法有实在性吗,也没有,所以我们说没有我,这个我就是主宰的实在的,如果有主宰的有实在的,那么还需要四大五蕴来完成这个我吗,如果需要的说明缘起的,缘起的就是性空的,所以我们有理由说是无我。则非我也不可得,我都没有,哪里有非我呢,如是,彻见我的真实性空,空性,我原来是假是空的,也就是没有我也没有无我。无我是在我上去感悟,你要是否定了无我和我也是错误的,但是都是没有主宰性的。即不再执著我与无我,不执著我了又执著无我也错了,所以我与无我都是没有主宰性的,所以这种二见不可得,所以就走进不二法门,感悟不二法门。所以我希望我们在修行在学佛的过程之中,用理论来坚定自己的信仰,没有理论我们有什么意义呢,我理论了所以我就一直坚定佛法是真理,真理这个词是来自佛教的,真谛这个词是来自佛教的,智慧这个词是来自佛教的。

下面经文“电天菩萨曰:明无明为二,无明实性即是明,明亦不可取,离一切数,于其中平等无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的意思是第十六位菩萨站起来他去谈自己对不二法门的感悟,这位菩萨他深知天然空性,空性本来是一切事物本来就具有的。可以这样讲,一切法都是无常的,如果有人能够找出来有主宰性的法,没有永远是长的法,你给我找出来我都不信佛,找不到的,所以我才相信佛法。所以我们面对这位菩萨的深知天然空理,智慧运用迅速如雷电一般,智慧运用马上就看到了,马上就感悟到了,所以他立竿见影,迅速的就出现了。我们把一个竿立到那,马上一个影子就会出现,同时的,这就是完全的那种默契相应。所以称为电天菩萨。像天空中的闪电一样,马上就相应,他站起来说,不昧佛性即是明,不违背佛性就是光明就是智慧,昧就是违背,什么叫佛性,佛性就是空性,事物的真相;那么昧于佛性即入众生性即是无明,就是如果我们违背空性,我们就执著有,执著有就是众生性就是轮回性,如果你轮回了就是没有光明也就是没有智慧。所以《心经》里说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没有光明也没有不是光明,光明也是不可得的,所以我们要明白这一点。所以明与无明,凡夫和二乘人以为明与无明是二法,有智慧和没有智慧是两个法,是相对的,是矛盾的,所以我们学佛就是要把这种对立把这种矛盾界限要把他打破,一旦打破我们就自在了。就实际而言,真实性而言,无明是以现象幻有为实,无明就是没有光明没有智慧,就是我们把现相的假有以为真实,幻相,眼睛看天上的月亮看出两个来,以为是真实,这就是无明,没有光明没有智慧。了知如幻即是明,如果我们明白那是眼睛花了没有第二个月亮,那就是智慧那就是光明。如此此明与无明完全平等,如果你认为他们是对立的,错了。他们是缘起的,是相对无明而说明,相对无明而说无明,那么如果无明的界限,无明是没有实在性的,无明没有实在性本身就是明了,那么这两者之间的界限就彻底没有了,所以说完全平等。没有差别,即是无二,没有二,没有差别,当下就是,悟性就在你的脚下,于是这就是证入不二法门。所以我们也要去学。不然的话这不二法门这么微妙,你在旁边目瞪口呆,不知所措,那是入宝山空手而归,那是不应该的。

今天就到这里,阿弥陀佛。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吉祥天女咒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