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吉祥天女咒原文网

楞严经,地水火风空见识七大详解

发布时间:2024-06-08 03:26:15作者:大吉祥天女咒原文网
楞严经,地水火风空见识七大详解

地水火风空见识七大-真如本性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说和合因缘。一切世间种种变化。皆因四大和合发明。云何如来。因缘略然。二俱排摈。我今不知。斯义所属。惟垂哀愍。开示众生。中道了义。无戏论法。

阿难对如来说:世尊啊!如来常常说到因缘和合,说世间一切事物的种种变化,都是地、人、水、风四大和合的显示和作用的缘故。如来现在又为什么要摒弃因缘和合以及种种关于自在自为的说法呢?我实在不能理解其中的道理,祈愿如来垂悯众生,为我们宣示不落偏见的道理和根本意义,使我们获得真正的佛法要义。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汝先厌离声闻缘觉诸小乘法。发心勤求无上菩提。故我今时。为汝开示第一义谛。如何复将世间戏论。妄想因缘。而自缠绕。汝虽多闻。如说药人。真药现前。不能分别。如来说为真可怜愍。汝今谛听。吾当为汝。分别开示。亦令当来修大乘者。通达实相。阿难默然。承佛圣旨。

这时候,如来告诉阿难:以前,你曾经因为不满而舍离了声闻、缘觉这些小乘教法,发心求取无上菩提智慧,所以我现在为你宣示了佛法的第一义谛。为什么你又拿那些世间戏论胡说,说因说缘的妄念来缠绕自己呢?你虽然博学多识,但是就像那些夸口懂得种种草药的人,真正把药拿到他面前,他却不能分辨。如来真正是怜悯你啊!现在,你再谛听,我再为你一一宣示佛法的根本真理,同时也让将来修习大乘佛法的人们通达真实的世界。阿难默然领承如来佛的圣旨。

阿难。如汝所言四大和合。发明世间种种变化。阿难。若彼大性。体非和合。则不能与诸大杂和。犹如虚空。不和诸色。若和合者。同于变化。始终相成。生灭相续。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未有休息。阿难。如水成冰。冰还成水。汝观地。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析彼极微色边际相。七分所成。更析邻虚。即实空性。阿难。若此邻虚。析成虚空。当知虚空。出生色相。汝今问言。由和合故。出生世间诸变化相。汝且观此一邻虚尘。用几虚空。和合而有。不应邻虚。合成邻虚。又邻虚尘。析入空者。用几色相。合成虚空。若色合时。合色非空。若空合时。合空非色。色犹可析。空云何合。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如来对阿难说:正如你所说,地、火、水、风四大的相和相应,生成了世间种种事物以及种种变化。阿难,如果这四物质没有相合相应,那么它们也就不能与其它种种物质相和相应发生作用,就像虚空不与种种尘物相和相应。如果这四大物质相和相应一起发生变化,那么,它们从始至终都在相作相成,相生相灭,生起死去,死去生起,生生死死此起彼落,像火轮一样旋转,没有瞬时的停息。阿难,这就像水结成冰,冰又化成水,如此循环不已。你观察地性,粗的是大地,微细的是尘埃。你再观察这些尘埃之中的极微细尘埃,就可以分析出尘埃中更极细微的尘埃,如此仔细观察分析下去,就可以看到一些极其细微的尘埃,最终达到空无。这时,就是真正的虚廓空间了。阿难,如果从这些物体间的极其细微处最终可以分析到虚空,就应当知道是虚空产生种种尘物色相。你问,是否由于四大和合生出世间事物种种变化,那么,依你来看,这一处微细尘埃的尘物,是用几个极细微尘埃和合而成的?其实,微细尘埃不能和合产生极细微尘埃。那么,你再看,这些尘物所显示出的虚空,又是用几个尘物和合产生出来的。如果色尘相和相应,其所产生的只能是色尘的和合而不会是虚空。如果虚空相和相应,产生的也只能是虚空的和合而不会是色尘。但是,色尘还可以分析区别,虚空怎么能析出或者合成起来呢?你原来并不知道,在如来藏中,一切色尘本真即是空性,一切空性本真之中即可显出色尘,它原来本体清净,盈满一切形质器物世界,随著众生的识心而现示,应和著众生的认知限度而现示,循著众生的身、口、意三业欲求而生发现示出来。世间的人不知道这些,错误的以为它们是因缘和合而生,以为它们是自在自为的。这些都是众生识心分别计度的结果,只要有所言说,都不会具有真实义。

阿难。火性无我。寄于诸缘。汝观城中未食之家。欲炊爨时。手执阳燧。日前求火。阿难。名和合者。如我与汝。一千二百五十比丘。今为一众。众虽为一。诘其根本。各各有身。皆有所生氏族名字如舍利弗。婆罗门种。优楼频螺。迦叶波种。乃至阿难。瞿昙种姓。阿难。若此火性。因和合有。彼手执镜于日求火。此火为从镜中而出。为从艾出。为于日来。阿难。若日来者。自能烧汝手中之艾。来处林木。皆应受焚。若镜中出。自能于镜。出然于艾。镜何不镕。纡汝手执。尚无热相。云何融泮。若生于艾。何藉日镜光明相接。然后火生。汝又谛观。镜因手执。日从天来。艾本地生。火从何方游历于此。日镜相远。非和非合。不应火光。无从自有。汝犹不知如来藏中。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阿难。当知世人。一处执镜。一处火生。遍法界执。满世间起。起遍世间。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阿难,火性没有自己本性,它寄缘在种种事物上面,你看城里那些人家,炊饮时分,手拿取火燧草和铜镜,对著太阳取火。阿难,如果说事物和合而生起,这就像我和你们这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在一起时是一个集体,但是究竟根本,你们各人是各人,各人有自己的氏族种姓。如舍利弗是婆罗门种姓,优罗频多是迦叶波种姓,你,阿难则是瞿昙种姓。如果这个火性,是因和合而有,那么,当你拿镜子对著太阳取火,这个火是从镜子里生出来,还是从手中艾草生出来,或者是从太阳中生出来?阿难,如果火是从太阳中生出,它能燃烧你手中的艾草,那么,太阳照到的所有树木都应该也会燃烧起来。如果火是从镜子中生出,它自己就能从镜子中生起,来燃起艾草,可是镜子为什么不会被烧著呢?你手拿镜子,但是镜子并没有热起来,它怎么会使镜子融化呢?如果火从艾草里生出,为什么要借助镜子和太阳的作用才能生出火呢?你再仔细观察,镜子由手拿著,太阳从天上来,艾草是这地方土里长出来,火从哪里飘游过来的?太阳和镜子相距如此之远,没有相和相应,这火无从生起。你哪里知道,在如来藏中,火的本性是空性,空性却可以随缘显出火的作用,它们本来清净,盈满一切形质器物世界,随顺著众生的识心而现示,应和著众生的认知限度而现示。这个清净本然性从一切世间事物中生起,生起后又遍布世间一切事物,它哪里有什么固定处所?它只是循顺众生的欲求而造作生发。世间的人们迷悟无知,以为火性是因缘和合而生,是自在自为的,这都是识心分别计度的结果,只要有所言说,都无真实义。

阿难。水性不定。流息无恒。如室罗城。迦毗罗仙。斫迦罗仙。及钵头摩。诃萨多等。诸大幻师。求太阴精用和幻药。是诸师等。于白月昼。手执方诸。承月中水。此水为复从珠中出。空中自有。为从月来。阿难。若从月来。尚能远方令珠出水。所经林木。皆应吐流。流则何待方诸所出。不流。明水非从月降。若从珠出。则此珠中。常应流水。何待中宵承白月昼。若从空生。空性无边。水当无际。从人洎天。皆同滔溺。云何复有水陆空行。汝更谛观。月从天陟。珠因手持。承珠水盘。本人敷设。水从何方。流注于此。月珠相远。非和非合。不应水精。无从自有。汝尚不知。如来藏中。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一处执珠。一处水出。遍法界执。满法界生。生满世间。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阿难,水性是流动不停的,它的流动和停息没有一定不变的规律。就像室罗筏城里的迦毗罗,斫迦罗,以及钵头摩诃萨多等人这些大幻师,他们求取月亮的太阴精,用之和成幻药的情形。这些幻师在月光皎洁如昼的上弦月之夜,手拿方术器具来盛所谓的月精之水。这个水是从他们手中的珠子里生出,还是空中本来就有,或者是从月亮那里来的?阿难,如果水是从月亮那里来的,并且能使离它很远的珠子中有水出来,那么,月光照过的树木等等,都应流出水来,流出水来,就说明这不是从方术器具中流出来的,不流出水,这清凉水就不是从月亮那里来的。如果水是从珠子里流出来,那么这个珠子里就应当常有水,何必要在月明皎洁之夜来作法求月精之水呢?如果水是从虚空中生出,那么,虚空无际无涯,水也应当无涯无际,从人到天,都是水浪滔滔的,可是,为什么却分别有河流、海洋、山河大地的天空呢?你再仔细观察,月亮高悬天际,珠子用手拿著,珠子里的水用盘子盛著,那水从哪儿流到这里来?月亮和珠子相距如此之处,不能相应也不能相和,这月精之水无从生出。你仍然不知道,在如来藏中,水的本性是空,空的本性生出水,它们本来清净,盈满世间形质器物世界,随顺著众生的识心而现示,应和著众生的认知局限而示现。虽然只是一处拿著珠子,一处流出水来,如果遍法界拿著珠,遍法界就会出水,可见水性遍布一切世间事物,又是从一切世间事物中生出来的。它们哪里有固定不变的处所,它们只是循顺著众生的欲求而显现生发。世间的人们迷悟无知,以为它们是因缘和合而生,是自在自为的,这都是识心分别计度的结果,只要有所言说,都无真实义。

阿难。风性无体。动静不常。汝常整衣入于大众。僧伽梨角动及傍人。则有微风拂彼人面。此风为复出袈裟角。发于虚空。生彼人面。阿难。此风若复出袈裟角。汝乃披风。其衣飞摇。应离汝体。我今说法会中垂衣。汝看我衣。风何所在。不应衣中。有藏风地。若生虚空。汝衣不动。何因无拂。空性常住。风应常生。若无风时。虚空当灭。灭风可见。灭空何状。若有生灭。不名虚空。名为虚空。云何风出。若风自生被拂之面。从彼面生。当应拂汝。自汝整衣。云何倒拂。汝审谛观。整衣在汝。面属彼人。虚空寂然。不曾流动。风自谁方鼓动来此。风空性隔。非和非合。不应风性。无从自有。汝宛不知如来藏中。性风真空。性空真风。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阿难。如汝一人微动服衣。有微风出。遍法界拂。满国土生周遍世间。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阿难,风性自身没有形体,并且变动无常。在和大家聚在一起时,你常常整束衣服,这时偶尔触动到别人,就会有风吹拂到别人脸上。这个风是从你的衣角处生出的呢,还是从虚空中生出的,或者是从别人脸上生出来的?阿难,如果这个风是从你的袈裟衣角处产生,那么你披戴的就是风,你的衣服飘动起来,就是风飘动起来,衣服就应当飘动离开你的身体。但是你看我,在这法会中说法时,衣服整肃垂挂,风在哪里呢?这衣服中不应有藏风的地方啊!如果这个风生于虚空之中,那么你的衣服不飘动时,为什么没有风来拂面呢?空性是常在的,那么风也应该是常生常在的。但是,如果没有风的吹拂时,虚空也就应当灭绝。但风灭了还可以看得见,那么,灭绝的虚空又是什么形状呢?如果虚空有生有灭,那又叫什么虚空?如果也叫虚空,这虚空中又怎么会生出风来呢?如果这个风是从别人脸上生出来,那么,从别人脸上吹拂的风,应当会吹拂到你,但是,你自己整理衣服,怎么反而吹拂到别人呢?你详观谛察,整理衣服的是你自己,被风吹拂的是别人的脸,而虚空间依然寂静不动,并没有风在其间流动,没有什么地方产生风。风和虚空的性质是相隔的,没有相和也没有相应,就不应有风生出,也不应有风从脸上生出。你不知道在如来藏中,风的真性是空,空的真性是风性,它们本然清净,盈满世间一切形质器物世界,随顺著众生的识心而现示,应和著众生的认知限度而现示。阿难,这就像你的衣服飘动有微风产生,如果遍法界拂动,遍法界就生出风来,可见,这微风遍布于一切形质世界,满戴于一切地方,流动在所有世间,怎么会有固定不变的处所,它只是循顺著众生的欲求业力而生发出来。世间的人们迷悟无知,认为它是由因缘和合而生,是自在自为的。这都是识心分别计度的结果,只要有所言说,都无真实义。

阿难。空性无形。因色显发。如室罗城。去河遥处。诸刹利种。及婆罗门。毗舍。首陀。兼颇罗堕。旃陀罗等。新立安居。凿井求水。出土一尺。于中则有一尺虚空。如是乃至出土一丈。中间还得一丈虚空。虚空浅深。随出多少。此空为当因土所出。因凿所有。无因自生。阿难。若复此空。无因自生。未凿土前。何不无碍。唯见大地回无通达。若因土出。则土出时。应见空入。若土先出无空入者。云何虚空因土而出。若无出入。则应空土元无异因。无异则同。则土出时。空何不出。若因凿出。则凿出空。应非出土。不因凿出。凿自出土。云何见空。汝更审谛。谛审谛观

。凿从人手。随方运转。土因地移。如是虚空。因何所出。凿空虚实。不相为用。非和非合。不应虚空。无从自出。若此虚空。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现前地水火风。均名五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阿难。汝心昏迷。不悟四大元如来藏。当观虚空。为出为入。为非出入。汝全不知如来藏中。性觉真空。性空真觉。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阿难。如一井空。空生一井。十方虚空。亦复如是。圆满十方。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阿难,空性是无形无质,由色境而显发出来。譬如在室罗城离河很远的地方,人们新建居所,挖掘水井。从井中挖出一尺深的土,井里面就有了一尺深的虚空,从井中挖出一丈深的土,井里就会有一丈深的虚空,虚空的深浅大小随著挖出土的多少而定,这个虚空是从土里生出的,还是从挖掘这里生出的?阿难,如果这个虚空没有任何原因是自己生出,那么,在没有掘井之前,为什么这里只有一片土地,却不是一团空无,也不是空阔无碍的呢?如果这个虚空是从土这里生出,那么,土挖出来时,就应看到虚空进去。如果挖土出来时没有虚空进去,为什么要说虚空是从土里生出的?如果没有土的出来和空的进去,那么空和土就没什么差别,没有差别就是一致,那么挖出土时,空为何不随即出来?如果这个虚空是从挖掘这里生出,那么,挖掘出来的就应当是空,而不应该是土。如果这个虚空不是从挖掘生出,那么,挖掘出来的土,为什么又能看到井中的虚空呢?你再仔细观察,挖掘随著人的手的动作而进行,土是从地里挖上来,而这个虚空从哪里生出呢?挖掘和虚空一实一虚,互相不能有所作用影响,既不相和也不相应,虚空总不会是从自己生出的吧?这个虚空,其性是圆满遍布,是本然不动摇的,那么,应当知道,显示出来的地、火、水、风与这个空,就叫做五大。它们的真性是圆融,都是如来真性的显示,本然没有生、灭。阿难,你的心迷悟昏昧,不知道地、水、火、风四大本来都是如来自性。你应当观察,虚空是出是人?或者不是出也不是入?你应知道,在如来藏中,觉知的真性是真空,空的真性即是真觉,他们本来清净,盈满一切世间形质事物界,顺著众生的认识心而显示,应和著众生的认知限度而现示。阿难,这就像一口井的虚空,生出一口井来,十方虚空也就生成了十方世界。这虚空哪里有固定的地方?它只是循守著众生的欲求业力而生发。世间的人们迷悟不知,以为它是因缘和合而生,或是自在自为。这些都是识心分别计度的结果,只要有所言,都无真实义。

阿难。见觉无知。因色空有。如汝今者在只陀林。朝明夕昏。设居中宵。白月则光黑月便暗。则明暗等。因见分析。此见为复与明暗相。并太虚空。为同一体。为非一体。或同非同。或异非异。阿难此见若复与明与暗。及与虚空。元一体者。则明与暗。二体相亡。暗时无明。明时无暗。若与暗一。明则见亡。必一于明。暗时当灭。灭则云何。见明见暗。若明暗殊。见无生灭。一云何成。若此见精。与暗与明。非一体者。汝离明暗。及与虚空。分析见元。作何形相。离明离暗。及离虚空。是见元同。龟毛兔角。明暗虚空。三事俱异。从何立见明暗相背。云何或同。离三元无。云何或异。分空分见。本无边畔。云何非同。见暗见明。性非迁改。云何非异。汝更细审微细审详。审谛审观。明从太阳。暗随黑月。通属虚空。壅归大地。如是见精。因何所出。见觉空顽。非和非合。不应见精。无从自出。若见闻知。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无边不动虚空。并其动摇地水火风。均名六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阿难。汝性沉沦。不悟汝之见闻觉知。本如来藏。汝当观此见闻觉知。为生为灭。为同为异。为非生灭。为非同异。汝曾不知如来藏中。性见觉明。觉精明见。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如一见根。见周法界。听嗅尝触觉触觉知。妙德莹然。遍周法界。圆满十虚。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阿难,见觉没有认知力,它是因色和空而有的。这就像你现在在只陀园里,早上看到明亮,晚上看到昏暗,如果你在半夜时来看,则是有月时就有光亮,无月时就是昏暗。这些明和暗,都是从你所见之中分别而有的。这个见觉到底与明、暗、虚空是一体,还是不是一体的?或者,它们是相同还是不相同,它们相异还是不相异?阿难,如果见觉与明暗、虚空原是一体,那么,明、暗二相都会消亡。因为,在暗时就没有明,明时就不会是暗。如果见觉与暗是一体,明的时候这个见觉就会消亡。如果见觉与明是一体,暗的时候这个见觉就会灭绝。见觉灭绝了,还说什么见明和见暗呢?如果明和暗各自分殊不同,而见觉又没有生和灭,那么它们怎样才能合为一体呢?如果这个见觉与明暗不是一体,那么,你能够离开明暗、虚空等等另外分析出这个见觉来吗?这个见觉是什么形相呢?离开明暗和虚空,这个见觉只是像龟毛兔角样的东西,原来是空无所有的。如果明暗、虚空这三件事物各自不同,又从哪里成立见觉呢?明和暗本来不同,又说什么见觉使它们相同?见觉离开了这三件事物就是空无,说什么见觉与它们相异?虚空和见觉本来没有边界可以将其分开,说什么见觉和虚空是不同的?不论是见到明还是见到暗,见觉的本性并没有迁变改动,说什么见觉和明暗是没有差异的?你再仔细观察,明从太阳来,暗随暗月那里生,通阔从虚空之中产生,土堆产生于大地,那么,见觉又是从哪里产生呢?见觉是有知有觉,虚空是无知无觉,不可能相和也不可能相合,这个见觉不应当没有来既而自己产生。如果见觉有所闻知,则这个闻知的真性是圆融遍在的,它本然不动摇。所以应当知道,见觉与无边不动摇的虚空,与动摇的地、水、火、风等,一齐就叫做六大。六大真性圆融遍在,都是如来自性,本来没有生和灭。阿难,你的真性沉沦在迷悟之中,你仍然未能悟解你的见闻觉知,本来都是如来自性的妙用。你应当观省这些见闻觉知,它们是生还是灭?是同还是异?是不生还是不灭?是不同还是不异?你竟然不知道在如来藏中,本体的见觉即是妙明的本觉,精真的觉见,亦可转为妙明的用,它们本来清净,盈布世间,随顺众生的识心而现示,应和众生的认知限度而现示。正如从一见根即能观见全体法界,其他如眼、耳、鼻、舌、身、意对应于其觉知的事物,一一都能显现无碍,发挥妙用,都是遍照一切法界,盈满十方无尽虚空世界。它没有固定的地方,只是循顺著众生的业力而造作生发的。世间的人们迷悟无知,以为它是因缘和合而生,它是自在自为,这些都是识心分别计度的结果,只要有所言说,都无真实义。

阿难。识性无源。因于六种根尘妄出。汝今遍观此会圣众。用目循历。其目周视。但如镜中。无别分析。汝识于中次第标指。此是文殊。此富楼那。此目犍连。此须菩提。此舍利弗。此识了知。为生于见。为生于相。为生虚空。为无所因。突然而出。阿难。若汝识性。生于见中。如无明暗及与色空。四种必无。元无汝见。见性尚无。从何发识。若汝识性。生于相中。不从见生。既不见明。亦不见暗。明暗不瞩。即无色空。彼相尚无。识从何发。若生于空。非相非见。非见无辨。自不能知。明暗色空。非相灭缘。见闻觉知。无处安立。处此二非。空则同无。有非同物。纵发汝识。欲何分别。若无所因。突然而出。何不日中。别识明月。汝更细详。微细详审。见托汝睛。相推前境。可状成有。不相成无。如是识缘。因何所出。识动见澄。非和非合。闻听觉知。亦复如是。不应识缘。无从自出。若此识心。本无所从。当知了别见闻觉知。圆满湛然。性非从所。兼彼虚空地水火风。均名七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阿难。汝心粗浮。不悟见闻。发明了知。本如来藏。汝应观此六处识心。为同为异。为空为有。为非同异。为非空有。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识明知。觉明真识。妙觉湛然。遍周法界。含吐十虚。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阿难,识性没有来源,它是因为眼、耳、鼻、舌、身、意等六种根尘的妄起而生发。你现在看法会中众人,你的目光所及之处,历历遍照,就像在镜中观物,并没有分别。可是,你的识性却从这当中一一分别析解,这是文殊,那是富楼那,这是目犍连,那是须菩提,那是舍利弗等等,一一可以指示出来。这个识性了然知解种种事物,它是从观见这里生出,还是从物相这里生出,或者是生于虚空之中,或是无因而起突然而现?阿难,如果你的识性生于观见之中,那么,如果没有明暗,没有色空,也就没有观见,没有观见,识性从何而发生?如果识性生于物相之中,那么,识性既然不从观见中生出,就不能观见到明,也不能观见到暗,明暗都不显现,也就没有色相、空相,如果没有这些物相,识性又从哪里生发出来?如果识性生于虚空,那么,没有相就没有观见,没有观见就无从辨别,那就不能了知明、暗、色、空等等。没有物相,也就没有种种可以依缘的,你的见阗觉知也就没有地方安立。在观见和物相都无的情形下,虚空就等于空无,既使虚空是实有,不同于一般事物,纵然生发起你的识性,又怎样才能将它分别安立起来呢?如果你的识性是无因而起突然而现,那么,你为什么不会将太阳看作是月亮呢?你再详细审视,观见依托于眼睛,物相是从物境中推出,有相即可有物的形状,没有相就只是空无。它们都有依托,而识性却是从哪里生发出来呢?识性是生发启动的,观见则如镜照影,是澄然静止的,他们既不能相和也不能相合,见闻觉知也是如此。所以说,识性并无其依缘之处,它无从自己生发启动。如果识心本来无从生起,那么了别、见闻、觉知等等原来都是圆满湛静的,都是无从生起的。识心、觉见与虚空,以及地、水、火、风等,合在一起叫做七大,它们都是圆满湛静的,都是如来真性,本来无生无灭。阿难,你的心粗糙浮动,不能悟解到见闻觉知生发出认知了别,这些原来都是如来自性真如的妙用。你应当谛观,涉及到见闻、虚空、地、水、火、风这些方面的识心,它们是相同还是相异?是空还是有?是不相同还是不相异?是非空还是非有?你不知道在如来自性中,识心的真性即是本明真知,觉知妙明即是本于自性的真识,它们妙觉湛然不动,盈满世间一切,蕴涵吐纳十方虚空世界,它们没有固定不动的处所,仅仅是循顺著众生的业力而造作生发。世间的人们迷悟无知,以为它是因缘和合而生,是自在自为的。这些都是识心分别计度的结果,只要有所言说,都无真实义。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如来。微妙开示。身心荡然。得无挂碍。是诸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见十方空。如观手中所持叶物。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圆。含里十方。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沤。起灭无从。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礼佛合掌。得未曾有。于如来前。说偈赞佛。

偈赞发愿

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祇获法身。

愿今得果成宝王。 还度如是恒沙众。

将此深心奉尘刹。 是则名为报佛恩。

伏请世尊为证明。 五浊恶世誓先入。

如一众生未成佛。 终不于此取泥洹。

十雄大力大慈悲。 希更审除微细惑。

令我早登无上觉。 于十方界坐道场。

舜若多性可销亡。 烁迦罗心无动转。

这时候,阿难与法会中所有大众,承领了如来佛宣示的这些微妙法旨,一时身心坦荡,湛静无所挂碍,他们都自觉到,本真心体原来盈遍十方世界,他们观见到十方虚空世界,就像看自己手中拿著的树叶那样清晰。他们都自觉到,世间一切事物,都是菩提妙明本心的生发显现,本真心体圆融遍在,涵含十方世界。此时,他们返观自己的父母所生身体,就像是十方虚空世界之中浮动的一粒尘埃,若存若亡,就像是无涯大海中的一个泡沫,起灭不定。他们合掌顶礼,获得未曾有的欣喜,就在如来的座前,咏诵起礼赞如来的偈语:

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稀有,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只获法身。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令我早登无上觉,于十方界坐道场,舜若多性可销亡,炼迦罗心无动转。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吉祥天女咒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