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吉祥天女咒原文网

净土法门法师:至善圆满的宗教教育

发布时间:2023-12-26 03:28:39作者:大吉祥天女咒原文网
净土法门法师:至善圆满的宗教教育

至善圆满的宗教教育

尊敬的诸位大使、诸位大德、诸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主办方给我的一个题目是「至善圆满的宗教教育」,这让我简单介绍佛教。在座的有许多是佛教徒,学佛首先必须明白什么是佛教,否则就会变成迷信了。

认识释迦牟尼佛

我年轻的时候就认为佛教是迷信,是多神教、低级宗教。幸好在二十六岁那年遇到了方东美教授,他是个大哲学家,为我讲了一部「哲学概论」。方老师在这个课程的最后讲到佛经哲学,那时候他说:「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是我闻所未闻的,所以我开始对佛教产生了兴趣。认真研读佛书之后,我才了解佛教是教育,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

教我佛法的第二位老师是佛门的出家大德章嘉大师,他说我们学佛,首先要认识释迦牟尼佛,只有对佛陀的一生有了真正的认识以后,学佛才不会走岔路。大师指示我阅读《释迦方志》和《释迦谱》,也就是读释迦牟尼佛的传记。阅读了这两本书之后,我才发现到,释迦牟尼佛的身分,用现代的术语来说,是一位「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还没有出家之前,他的身分是一位太子。年轻的时候,看到了世间众生的老、病、死苦,就希望能够找到让众生离苦得乐的方法,于是他选择了出家去修道。经过多年的修学,并经过六年的苦行,还是找不到究竟的离苦得乐之道。最后,他在菩提树下,把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的烦恼统统彻底放下,于是他恢复了自己自性本有的圆满智慧,彻底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开悟之后,他就开始从事于讲经教学的工作。从三十岁开悟,一直到七十九岁圆寂为止,释迦牟尼佛的教学没有停止过。他一生教学的目标与宗旨,就是要帮助一切众生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帮助众生获得智慧,破迷开悟,最终离苦得乐。

佛教的学位制度

佛教讲的智慧包括三大类。第一类叫「一切智」,要用现代哲学名词来讲,就是正确的了解宇宙的本体,这样的智慧在佛法里称为「一切智」。阿罗汉证得这种智慧,获得「正觉」的果位,这好比世间的学士学位。

第二种智慧叫「道种智」。「种」是指现象,宇宙之间的现象,种类无量无边,这许许多多的现象怎么产生的?从哪里来的?现象过程如何?后来结果如何?能够正确明了宇宙万象的智慧,这叫「道种智」。菩萨证得这样的智慧,获得「正等正觉」的果位,这好比世间的硕士学位。

第三种智慧叫「一切种智」,就是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究竟圆满的明了,没有一丝毫的迷惑,也没有一丝毫的差误。智慧达到究竟圆满,无所不知、无所不见。佛证得这样的智慧,获得「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这好比世间的博士学位。所以「佛」并不是专指释迦牟尼佛一个人,而是指证得究竟圆满智慧的人,都称为「佛」。

佛法的修学体系

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所讲的内容非常多,这些内容可以归纳成五乘: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乘」是交通工具,这是一种比喻。对于欢喜做人的,佛教他受持五戒,五戒能把他送到人道。对于欢喜生天的,佛教他修十善,十善能把他运送到天道。对于欢喜成为阿罗汉的,佛教他四谛法门,解脱生死轮回,这是声闻乘。对于欢喜成为辟支佛的,佛教导十二因缘法门,不仅断了粗重的烦恼,连烦恼的习气也没有了,这是缘觉乘。对于欢喜成佛的,佛教导他修六度万行的法门,广度众生,圆满菩提,这是菩萨乘。

以下,我们用「净业三福」来简单介绍五乘佛法的基础。佛在《观无量寿佛经》上为韦提希夫人说,这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三世诸佛是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一切诸佛修行证果,都要以这三福做基础。

我们先看第一福,有四句话:「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一句「孝养父母」。佛经从印度梵文翻到中国,中国的文字非常特殊,而且含义非常深,是一种智能的图案。这个「孝」字是会意,我们要体会这个字的意义。它上面是个「老」字,下面是个「子」字,这就是告诉我们,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体的,是一个,不是两个。过去还有过去,未来还有未来;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无始无终的时间和空间,就是佛法里所讲的「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换句话说,整个宇宙是一个「孝」字。所以,什么人能够把孝做到圆圆满满?给诸位说,只有成佛;如果不成佛,这个「孝」字怎么做也做不圆满。

所以孝亲不但是奉养父母,戒经里面讲「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这是把孝顺父母这种孝心发扬光大,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孝道,所以大乘佛法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佛法是师道,师道一定是以孝道为基础,没有孝道就谈不上师道了。孝顺父母的人就会尊敬师长;假如他不尊敬师长,不听老师的话,不好好的学,父母就忧心、就操心了,这就是不孝。兄弟一定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会忧虑,这也是不孝。他一定做事情认真负责,一定奉公守法,为什么?不使父母担忧,不使父母牵挂。所以孝道确确实实是性德的究竟圆满,佛教给我们从这个地方学起。

要尊敬老师。佛是我们最早的老师,三千年前开端的老师,连这位久远的老师都尊重、都念念不忘,对眼前的老师哪有不尊重的道理!所以我们供佛像是返本报始,是报恩的意思,这是一定要知道,而不是把他当作神明看待。这是为什么佛弟子要供佛像,它有非常深的教育意义在其中,让我们看到佛菩萨形像就想到孝敬,孝亲尊师。

《地藏经》是佛教里的孝经,佛在《地藏经》上讲大圆满之后,接着就讲慈悲;此处净业三福,在讲孝亲尊师之后,接着也是讲慈悲。从这个地方我们就晓得,慈悲是非常重要的一门科目。孝敬扩大就是慈悲。

慈悲为什么头一个「不杀」?一切恶业当中,杀生这个恶业最重。为什么?一切有生命的众生,没有一个不是贪生怕死。今天你杀牠,牠会怀恨在心:你杀我,我来生一定还要杀你。这样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仇恨愈积愈深,这是最可怕的。所以讲到慈悲,慈悲包括的面是无限的深广,所以佛特别提出这一桩事。换句话说,杀生就是不敬老师,因为老师教我们五戒,根本戒的第一条就是不杀生,我们今天还杀生,哪里是听老师的话!这就是不敬老师。不敬老师也就是不孝父母,父母希望我们听老师的话,依照老师的教训去奉行,但是今天不听老师的话了。所以这一杀生,不但慈悲心失去了,而且孝敬统统没有了。所以这个意义很深很深!

后面一条是「修十善业」,十善业是世间善法的标准。佛告诉我们,能够修这十种善业,决定不堕三恶道。上品的十善业就能够生天;如果再加上禅定、四无量心(慈悲喜舍),他就生到更高层的天上,很高的像色界天、无色界天。

十善可以归纳为三大类:身、口、意。身业有三条,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这是对在家同修们说的,如果是出家就要改成不淫欲,把它断得干净)。

讲到不邪淫,众生流转在三界当中(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如果淫心没有降伏,他的善修得再高,也只能生在欲界天。欲界有六层,愈往上面,情欲愈淡。由此可知,真正修禅得禅定的人,定功把淫的念头统统伏住了,决定不起现行,所以财、色、名、食、睡这五欲统统没有了;虽然根没断,他有禅定的功夫,这一个念头不会生起来,不会起现行,这才有资格生初禅天以上。

讲到不偷盗,偷盗是不与而取。我们今天投机取巧想漏一点税,漏税就是偷盗,是偷国家的,罪犯得更重。我偷一个人的,将来还一个人的债;我偷这个国家的,将来这个国家这么多的老百姓,人人都是我的债主,这还得了?还不清!所以真正学佛的人一定是奉公守法,决定不敢投机取巧。所以不犯盗戒、不犯淫戒、不犯杀戒,这叫身三业。

口业有四种,口业是指所说的言语,有四种善法。第一个是不妄语。妄语是存心欺骗他人,也就是不诚实。第二种是不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在甲面前说「乙说你的不是」,在乙面前说「甲说你的不是」,这是斗乱两头,挑拨是非,无论是有意或是无意的。我们这个社会有很多人都不是有意的,无意当中他会挑拨是非,就像有时候传话愈传愈讹,把意思传达错误。本来人家没有这个意思,他在这里说话,这里添一点,那里添一点,加油添醋,就把人家的意思全弄颠倒了,所以这是很大的过失!小者叫两个人不和,大者使两个国家打仗,这个过失很重,决定不能够疏忽。第三个是不恶口。恶口是说话没有分寸、没有礼貌,很粗鲁,使人听了之后很难受。第四种叫不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说得非常好听,可是用意不善。譬如现在社会上许多电影,许多歌舞、音乐,听起来很好听,看起来也不恶,它教人什么?都是教人造杀盗淫妄,这一类统统属于绮语。口要离这四种恶业,口业就善了。

第三意业,也就是我们起心动念。念头里面归纳为三大类:不贪、不瞋、不痴。贪是讲贪爱,包括吝啬,所以常讲「悭贪」。我们对自己没有的,拼命在希求,希望得到,这是贪心;对于已经有的放不下、舍不得,不肯帮助别人,这叫吝啬,这也是贪心。贪是修学佛法最大的障碍,所以佛教给我们布施,布施就是把贪心舍掉。有一些学佛的老同修,对世间法的名闻利养他不贪了,这很难得,可是他贪佛法,这也想学、那也想学,诸位想想,他的贪心并没有断。佛叫我们断贪心,不是叫我们换贪的对象。从前贪世间法,现在贪佛法,还是贪心,贪心还存在,这是错误的。所以对佛法和世间法,统统不能贪爱。

其次是不瞋恚。实在讲,为什么会瞋恚

?贪不到就瞋恚;如果贪到了,他就不起瞋恚心了。瞋恚是很大的烦恼。贪瞋痴叫三毒烦恼。悭贪是饿鬼的业因,人死了为什么会变饿鬼?贪心没断;为什么会堕地狱?瞋恚没断;为什么会变畜生?愚痴。什么叫愚痴?世法、佛法有真有假、有正有邪、有是有非、有善有恶,他辨别不清楚,没有能力,把假的当作真的,把邪的当作正的,这是愚痴。并不是他有意这样,他是无意的;为什么无意?愚痴,没有智慧。所以三毒烦恼,是我们真如本性里最严重的障碍。佛法的修学应该从哪里修?从根本修。根本是什么?根本是心,心有贪瞋痴,有贪瞋痴就是错误的,必须把它修正过来。所以从心改起,就是从根本修。身三、口四、意三,合起来叫十善业。

「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统统都能够做到,这才算是世间的善人。世间法里面讲善男子、善女人,必须要符合这个标准。但是佛在经典里面讲的善男子、善女人,这样还不够,因为那个标准比这个还高。可见得这是个最低的标准,但是已经不容易做到了。

三福第二福有三句话:「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说的是二乘福,二乘就是声闻和缘觉,也就是小乘的佛法。我们知道,大乘是以小乘佛法为基础。今天我们修学大乘佛法,小乘经不学了;这就好像盖大楼,地基不要了,第一层也不要了,就想从第二层盖起,这是空中楼阁,所以怎么盖都盖不成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这一代,没有见到真正的佛法人才出现。不像过去,代代都有高僧大德,都有真正修学的在家居士出现,这一代却没有了。为什么没有了?就是大家把基础疏忽掉了。

小乘建立在人天的基础上,就是建立在前面这个基础上,前面讲的孝亲、尊师、慈心、修十善业,要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由这个基础才真正能够入佛门。有了学佛的条件,这一入佛门就要先拜老师,受三皈依。三皈依是非常隆重、非常严肃的,是一桩大事,不是小事。这是我们正式要拜释迦牟尼佛作老师,这一生依照老师的教训来修学、来修行。正式拜老师,老师一定要把学佛的指导原则教给你。从今天之后我要修行,修行要有一个标准,把这个标准传授给你,这个标准就是修正行为最高的指导原则,这叫传授三皈。

三皈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古时候讲三皈,大家都懂,不会错解意思。佛教传的年代久了,传到现在,我们一听佛法僧,就把意思解错了。想到皈依佛就想到佛像,我皈依这个佛像,这是大错特错!想到皈依法就想到经典,想到皈依僧就想到出家人,统统把意思错解了。在唐朝时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大概就晓得这种情况,怕后人对三皈误解,所以他老人家传授三皈时候讲「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大家一听,这不至于误会。然后他给大家解释,「佛者觉也」,佛就是觉悟的意思;「法者正也」,法就是正知正见;「僧者净也」,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所以我们修行主要的依据,就是要依自性觉、自性正、自性净,这叫自性三宝,这是真正的皈依处,而不是皈依某一个人。

先说皈依佛。「皈」是回头,「依」是依靠。我们从久远劫以来,在六道里轮回,实在讲是无依无靠,这是非常非常的可怜!这也是因为没有遇到真正的善知识,没有遇到一个好老师的缘故。今天遇到好老师,老师教导我们,你要从迷惑颠倒回头,依靠什么?依靠自性觉,你的自性本来觉。所以皈依佛,佛不是外面的佛,是自性佛。净土宗常说「自性弥陀,唯心净土」。阿弥陀佛是自性变现出来的,释迦牟尼佛也是自性变现出来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统统是自性佛。所以我们皈依的是自性佛,就是自性觉,佛就是觉的意思。从今天起,我要觉而不迷,无论对人、对事、对物,我都要觉悟,决定不能迷惑。觉而不迷,就是真正的皈依了。如果皈依了佛,还是迷惑颠倒,还是颠三倒四,你就还没有回头,也没有依靠,那么你的皈依是有名无实,是得不到护法神的保佑、得不到感应的。所以一定要认清楚,要皈依自性觉。

第二皈依法。「法」是对于宇宙人生的看法、想法完全与事实真相符合。这也是正确的思想、正确的见解,在佛经里面讲「正知正见」,或者讲「佛知佛见」,佛知佛见就是正知正见。这是法,这是自性的法宝,不是从外面来的。皈依,皈是从我们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回过头来,要依靠自性的正知正见,这叫皈依法。所以法是自性的知见,不是跟着别人走。所以佛之伟大、佛之令人敬佩,佛没有牵着我们鼻子走,佛完全叫我们做一个顶天立地独立的人,这是他值得我们尊敬之处。

「僧」是清净的意思,六根清净。我们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触外面色、声、香、味、触、法的境界,凡夫接触都会被外面境界感染,怎么感染?染上贪瞋痴慢。见到顺自己意思的就起了贪心,贪就是染污;不顺自己意思,起了瞋恚心,被瞋恚染污。所以诸位要知道,五欲七情统统是染污,这都是心地的染污。佛告诉我们,自性本来是清净的,没有染污。现在要从一切染污回过头来,依自己的清净心,这叫做皈依僧。

三皈总结起来说,皈依佛就是觉而不迷,皈依法是正而不邪,皈依僧是净而不染。佛教我们修学这三大要领,就是三个标准,修正我们的行为。这三个标准就是觉、正、净,就是自性三宝,是每一个人都具足的。时时刻刻要想到觉、正、净,要用觉、正、净来修正自己的思想、见解、行为,这样你就是真正皈依了。

第二句教给我们要持戒,「具足众戒」。「众」是众多,众多的戒条里面,最重要的是五戒,五戒是佛家的根本大戒。能够持守五戒,下辈子就能保住人身。底下一句讲「不犯威仪」,威仪是礼貌、礼节。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应该守一些规矩、礼貌,这是属于威仪。

第三福是大乘福。大乘也就是五乘佛法当中的菩萨乘。大乘福有四句:「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第一句叫「发菩提心」。我们是大乘佛教,所以「发菩提心」常常挂在口边上,「你要发心」,都劝人发心。到底发什么心?什么叫菩提心?很少人知道。「菩提」是梵语,翻成中文的意思是觉悟。菩提心就是真正觉悟的心,真实不迷的心。觉悟什么?觉悟到人生真正是苦。佛给我们讲三界统苦,不但人苦,天上也苦。人间三苦、八苦统统具足,这不能跟诸位细讲,细讲两个钟点也讲不完。真正把三界的真相搞清楚了,你这才觉悟。觉悟之后,我们要离苦得乐。怎么离苦?一定要超越三界;怎么超越三界?依照佛的方法真正修行。这才叫真发菩提心,真正觉悟。

另外,佛给我们讲四弘誓愿,四弘誓愿就是菩提心具体的说明。大乘菩萨发了大菩提心,要以四弘誓愿的标准来看,就很容易明了。菩萨的心是普度一切众生。不但知道自己苦,要度自己,要度自己的家人,要度自己的亲戚朋友,还要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平等普度,这是大菩提心,这是四愿里面的第一个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实际上四愿就是这一愿,后来三愿是为了完成这一愿的。我要想度众生,如果度自己都度不了,你能度什么众生!那么要度众生,应该怎么修法?要先断烦恼,所以「烦恼无尽誓愿断」。这就是修行的一个次第,不能不知道。先断烦恼,再学法门,「法门无量誓愿学」。末后一条,「佛道无上誓愿成」,就是烦恼断尽,法门圆满,无量无边法门没有一样不通达,没有一样不圆满,这叫做成佛道。

第二句「深信因果」。我早年刚刚念《观无量寿佛经》时,念到这一句就起了疑惑:三福第三条是菩萨修的,菩萨还不相信因果吗?后来念《华严经》念到「十地品」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地方的因果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一个因果实在讲,许许多多的菩萨都还不知道,所以佛在此地劝他深信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文殊、普贤、善财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相信这一句。所以读《华严经》、讲《华严经》,才把这一句搞通了,原来这一句搞不通。可见得,这实在是不容易!

第三句「读诵大乘」。菩萨学佛,不能一天不读大乘经。读经,诸位一定要记住,经不是念给佛听的,读经是接受佛菩萨的教训;像我们念《无量寿经》,就等于阿弥陀佛在面前教导我们。他所讲的一切道理,使我们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它里面有很多教训,教导我们在这个世间,或者是行菩萨道的时候,要用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方式来做;换句话说,一切教训,都要把它做到,那么读经就有利益。

以上十句都是自利的,都是自己修行,只有最后一句,佛教导我们,把佛法广泛的介绍给大众。后面一句「劝进行者」,要劝别人学佛,要帮助别人精进,这就是菩萨度化众生。

所以凡是大乘经上所讲的善男子、善女人,那个善就是这样的条件,从「孝养父母」到「劝进行者」统统做到了,这才是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可见得那个标准不一样。

佛教的特别法门——净土法门

从上面的说明当中我们可以了解,修学佛法到成就道业是很不容易的,单单讲要断粗重的烦恼都已经很困难了,何况是要修学菩萨道!所以佛陀教导我们一个特别的法门,那就是净土法门: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不用断烦恼就能成就的法门,只需具足信愿行三资粮:相信西方有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愿,摄受一切念佛众生;真心希求往生极乐世界,不再留恋这个世界;老实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信愿行都很坚定,到了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就会来接引你,带业往生极乐世界;到了极乐世界,你的寿命无量,可以一直修到成佛为止。这是最直捷、最圆顿的法门。

佛陀教育是至善圆满的宗教教育

我曾经按照中文的意思来介绍「宗教」的含义,「宗」在中文里有三个意思:主要的、重要的、尊崇的;「教」也有三个意思:教育、教学、教化。两个字合起来,加上「人类」两个字,我们可以说,宗教是人类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学、尊崇的教化。我在世界各地倡导宗教团结、宗教回归教育、宗教互相学习,这是促进世界和平最重要的下手处。我向各宗教领袖提出这样的宗教定义,供他们作参考。他们都承认自己的宗教是人类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学、尊崇的教化。因为所有宗教都是神圣的爱的教育,都教人爱人,不能害人。而且各宗教都教导伦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圣贤智慧的教育,这四种普世教育,能够促进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幸福安乐。

由前面所述可知,佛陀教育是大慈大悲的教育,所谈的伦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和圣贤智慧的教育,都讲到透彻圆满。它不止能令人获得世间的安乐,而且能获得出世间的安乐,所以佛陀教育是至善圆满的宗教教育。

最后,祝福诸位身心安康、六时吉祥!祝福世界安定和平、永续大同!谢谢大家!

2018/5/1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净空之友社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吉祥天女咒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