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自我 ? ----语言的乏力之自我与无我
大概很多人都看过西方哲人对本我,自我超我的定义,甚至很多人在表达观点或内容时就是喜欢引用名人的话,因为那样有力度,避免人微言轻,但这样会带来无形中一种比较现象,名人成了无形的做人或某种方面标杆,带来人的困苦,佛祖在临终中说我不是神也没有神,不要学我,要做自己,可是现实是没有了标杆人往往失去目标和动力,这些目标或努力荣耀的背后却埋下了无形的痛苦.语言如此的匮乏,先贤人们也只能描述,无法给出最简明的定义.
就西方哲人自我的定义而言是指与它人比较而纯在的,本我是指人的基本欲望,超我是精神世界的范围,因此自我是最难表述的
人出生以后基因的差异很大,但开始的表象则都是一张白纸,而后因为环境教育的不同开始分化,那么自我也就是形成了.但就教育而言,往往是指知识和政治的传播,关于人性,体感,思维而言的教育很少,这方面一般笼统地只归咎于地域文化的差异,作为科学性的分析可很少.
语言的乏力之自我与无我地域文化的差异也确实对自我的影响很大,因为它决定了人的自我的努力方向.未进入到现代文明的国家的文化一般都是丛林法则的衍生,体力,聪明,漂亮等都是生存能力的表现,对女的最高平价是即聪明又漂亮,男人最好的是德才兼备,但这些都会随着年龄,身体,环境的变化,参照对比物的变化而变换,使得人们自我的评价不断变化,心情也不断变化,也就是忐忑或焦虑.
佛家的三法印中的法宝即使万法无我.也就是佛家修行中一个很重要的一环就是无我,只有无我才能摆脱痛苦,但也没给出什么是自我和无我的定义,只是在无色无相中顿悟自我,见所像非所向即见如来.
现实中,一般说某人太自我了,是指某人认为自己都是对的,或是说他自己有自身的能力,不顾及他人的感受或自命不凡.但这个自我和西方哲人的定义不太相同.
问题视乎转到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承认自己的不足哪一个更可贵,其实不然,不能说一个确实的低能又承认自己的低能的人就很了不起,一个整天证明自己希望得到别人认可的人肯定会忐忑不安,肯定谈不到可贵.
语言的乏力之自我与无我因为每个人都有盲点,盲点是不能比较的,对待盲点的态度才是人的差距.
普通人往往发现了自己的弱点不足而懊悔自卑,股神索罗斯常说最快乐的事是发现自己的认知欠缺,因为盲点是很难发现的,否则也不能称为盲点的了,也就是灯下黑.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来索罗斯和普通的对自我的定义的不同了.犹太人说发现某种认知的快感比当皇帝还过瘾.也正是因为这点,科学的发明都出自犹太人,而不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聚合成龙图腾的人.以外在物质追求的人,必然存在巨大的内在缺失,内在的痛苦也就是必然的了.
自我是分外在和内在,那么视乎无我就好定义了,其实不然.
当代的智者说学习在于获得知识,品德,有趣,世人多是因为有用而努力,有几人因为有趣而投入呢.名声只是一个标签,还只是某种文化下的标签,地位只是丛林法则中的一员,也就是说这些都是在一定条件下的自我,那种无条件下的自我和无我就没什么区别了,庄子说生活在于审美.
欲望与记忆、选择性记忆与体感性记忆
版权所有:大吉祥天女咒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