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学家所说的“天”理解不尽相同,甚至想去甚远,大致来说,有三种含义:一是最高的主宰,类似于基督教的上帝;二是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三是宇宙间的最高法则。
天人合一,是易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易经》强调三才之道:天才,地才,人才,三者并立起来,将人放在三者中的核心地位。天有天道,天道就是万物之始,孕育万事万物;地有地道,地道就是生养万事万物;人也有人道,人道就是成就万物。具体来说:天道是阴阳,地道是柔刚,人道是仁义。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缺一不可。
《易经》中的“天人合一”思想,简单地说就是:人本是万事万物中的一份子,从属于天,所以天,人原本就是合一的,不可分割。如果详细来说,天性就是人性,天道就是人道,天德就是人德,这样,就将天文和人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比如乾卦,就自然现象而言,初九的爻辞是“潜龙勿用”龙指东方的苍龙七宿,地上的龙蛇,以及人所具备的龙德等。冬至后,天上的苍龙七宿便看不见了,地上龙蛇之类也开始冬眠,而人也因为气候寒冷,潜居在家,因此说是“潜龙勿用”。到次年惊蛰,气候开始变暖,万物萌生,天上的苍龙七宿又冉冉上升,地下冬眠的龙蛇也开始苏醒,这时,人也开始从事耕作,因此乾卦九二爻辞说“见龙在田”,说明,天上人间的事情都是一样的,这就是“天人合一”最简单的内涵,这个道理人所共知。
《易经》中没有哪一卦只讲物象,而不谈及人的生命的,各卦象,无论指什么,都是在论天人关系。我们还从乾卦看,从初爻到六爻的所有爻辞,都对应着人的生命活动所应遵循的规律。比如,九三爻不再讲龙,却讲到了人,“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无咎”。龙是纯阳之物,象征刚健奋进的精神,君子也是阳性,也应勤勉奋进
。《易经》不过用龙来表征这种精神而已,而人类中展现这种精神的,便是乾乾君子。《易传》是解释《易经》的,它在《系辞》中提出了“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观点,在哲学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突破。形而上之道,不仅是天道,也是人道,是“天人合一”之道《说卦》中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材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这显示的不仅仅是天人“同构”关系,而且是天人“合一”的关系。就卦象来说,每一卦都有六爻,最上面两爻象征天道,最下面两爻象征地道,中间两爻象征人道。就卦义来说,天地之道是阴阳,刚柔,象征自然规律与法则,人道是仁义,表示社会伦理道德。《乾·文言》上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系辞上》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也就是说,自然与社会,天道与人事,有一种以类相从的关系。《乾·文言》又说“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美也”。可见,阴阳,刚柔在相互作用中,使天地万物发生了千变万化,并没有神秘力量的干预或推动。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同时也是社会的主体,仁义不等于阴阳,刚柔,但是二者之间有内在的相似性。仁表现了阴柔的特性,义表现了阳刚的特性,它们从“类”上说是一致的,从“本”上说则没有离开天地之道。
“德”是天的本质特征,也是人的本质特征,然而,天地之德是靠人来实现的。天以“生”为德,表现在人类社会就是道德理性。万物的元,亨,利,贞之德,表现出来就是四季有序的运行,万物的滋长消亡,而它能够实现,就在于君子的仁义道德,也就是“性命之德”君子的伟大,就在于他天性中有这种德行,尽而行之,就能顺应性命之理,从而上合天德,实现真正的“天人合一”。
欢迎各位点评,关注,便于以后共同
版权所有:大吉祥天女咒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