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阿宣说事儿
佛教中,观世音菩萨在汉地信奉是极为广泛的。在魏晋南北朝后期,观世音菩萨的形象更是得到了推广,直至宋金时期,由于历史原因,经济重心不断南移,在如今的浙江、海南、台湾等地已经成为观世音菩萨的主要奉祀基地。相比大家都对送子观音比较熟悉,而她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另外一个称呼,今天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送子观音。
传说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庄王的第三个女儿,名叫妙善。妙善自小对佛法十分感兴趣,终日吃在念佛,盘算着稍微长大一些就出家为尼。而不随人愿的是,楚庄王早就为他安排了一门婚事,妙善宁死不从,但是一个公主怎么能抵挡君王的执行能力。妙善公主最后还是被闷死了,而阎罗王又不忍心她下地狱,就让她在普陀山复活,得到后成为了送子观音。后来楚庄王病重,需要亲人的手和眼,妙善出于孝心,大度的贡献了出来。于是世尊召见了妙善,许诺给她千手千眼。这样一来也成就了观世音菩萨的另外一个身份——千眼千手观世音(千手观音。
这个送子观音,又叫注生娘娘,在民间雕像中,常一手怀抱襁褓婴儿,另一只手结印。对于送子观音像最初是谁设计的,这个更有说法。金陵有一个卖粮食的商人,名叫潘和,一天他梦见有一个头戴着白丝巾的圣人给他托梦,让他去长江边上打捞一尊雕像,潘和照做了,并且自己出资为这尊雕像重塑金身。时值当时,潘和膝下一直没有子嗣,而先前在他梦里的圣人,给了他一枚棋子,意为“子”,后来潘和的老婆就怀孕了。潘和为了感谢这位圣人,再次出资广筑梦里圣人的模样,也就现在的送子观音形象。
在古代由于科技并不发达,且生产力低下,再加上战乱不安,人们对于生育的重视程度是极为高的,有道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小编看来,佛教中的送子观音,更贴切当时社会形态,一方面观世音菩萨的“救苦救难”,而她的另一面就“送子送福”,体现出这个传统宗教对于底层民众是关怀备至的,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送子观音,是与“孝道”有关系的。
并且,对于佛教的信奉,神话色彩浓厚
。无法生育的女性,以及想要生男子的百姓,都会去奉祀送子观音。小编认为,对于奉祀送子观音,盲目信奉只是很小的一方面,更大的则是封建王朝时期,底层人民于水深火热中,对于神灵的祭拜,充其量就是一个心灵上的慰藉。在当今世界上,科学技术发展了,人民生活日渐满足,可是为什么还是要通过神灵来满足自己?这就关系到文化了。不可否认的,宗教文化也算是一种文化,它的色彩不光是神话传说,更有的是经手历代洗礼后的沉淀,继承是很有必要的!
小编在这儿,也呼吁大家,无论在佛教中的送子观音也还,其他宗教的文化也好,只要是好的,我们都有义务要继承下来,作为文明古国之一,文化是我们强大的最好体现。
喜欢的话,点击关注小编,讨论佛教不迷路哟~
版权所有:大吉祥天女咒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