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佛教传人中国就不乏忠实的信徒,又因为佛教的教义符合封建统治者对臣民施以统治的需要,佛教得朝廷倡导后,在中国的发展极为迅速。
然而,佛教教义中的清静平和,和中国封建社会残酷激烈的政治权力斗争,明显存有强烈的矛盾冲突。倘若普通老百姓试图在佛教营造的世界中寻找精神寄托,或许还说得过去,到南北朝时,竟然在短短数十年的时间里,有十七位后宫嫔妃出家为尼,就让人有些莫名其妙了。
无论是被册封的皇后,还是受帝王宠幸的嫔妃,就地位而言,均达到了当时社会条件许可的极致。在皇宫内院,锦衣玉食、荣华富贵自不用说,还因她们傍附于拥有至高权力的帝王,就连王公贵族、权势豪门也要对她们恭敬有加。一旦出家为尼,就要甘守清贫和淡泊,她们又何以能够自持呢?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把北朝众多后宫嫔妃遁入空门、出家为尼归咎于信佛,即对佛教的虔诚皈依。但也有很多人对此提出异议。
佛教的繁荣,在南北朝时期达到极致,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对佛教的奉行的确超越了任何时代。众所周知的梁武帝萧衍,就曾四次舍身出家为僧,又四次被群臣所劝回。
有人还指出,在南北朝时期,由于统治者的大力倡导,门阀士族的积极参与,佛教僧侣实际上已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他们搜刮四方钱财,不用向朝廷缴纳任何赋税,所以财力雄厚
。寺院的高级僧侣在政治上享有许多连门阀士族都为之眼红的特权。众多后宫嫔妃的出家为尼应该与此相关。南北朝时期佛教的繁荣兴盛固然是不容忽视的,但人们认为仅凭这一点,不足以解释众多后宫嫔妃的先后出家。除非把后宫嫔妃生活的特殊环境、宫廷政治和佛教兴盛相结合。
最终,人们得出较客观的结论,认为北朝后宫嫔妃出家的背景各不相同,具体可划分为几种基本类型。
其一是健康原因。长期深居皇宫内院的后宫嫔妃,很容易染上一些特殊病症,而寺院的特殊环境和生活方式有利于某些病症的康复,从而吸引了部分后宫嫔妃出家为尼。
其二是失宠被逐。后宫嫔妃之间的争宠角逐,并不一定都是残暴和血腥,获胜者有时也会给失败者一条生路,让她们在青灯孤影中断绝尘念。
其三是皇位更迭。先王去世,其众多的后宫嫔妃需要安顿,寺院成为她们一个较为理想的选择。后世武则天原为太宗妃,太宗驾崩后就曾在尼姑庵安身。
其四是幼主嗣位。与前者有类似之处,但主要是指地位并列的先王后宫,为太后的正位进行争夺后,失败者大多放弃宫廷生活,选择在寺院栖身。
如此看来,佛门清静之地其实成了后宫嫔妃们最佳的政治避难所。尽管当时佛教在中国非常昌盛,但除了宣武帝灵皇后胡氏一人自称出家为尼是与佛法相关之外,其他的十六位后宫嫔妃的出家都是另有原因的。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由于佛教在南北朝时期的特殊地位,御立寺庵的豪华奢丽远非常人能够想像,即使出家为尼,生活的优裕也很明显。比那些被打入冷宫者,不知要好多少倍。
这可能才是吸引后宫嫔妃出家为尼的最根本原因。
版权所有:大吉祥天女咒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