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吉祥天女咒原文网

女众弟子如何以正确的心态依止上师

发布时间:2024-10-25 03:26:53作者:大吉祥天女咒原文网
女众弟子如何以正确的心态依止上师

文:太桥旦曾堪布

关于女众如何依止上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话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现在全国各地学佛的人非常多,而在学佛过程中需要要依止善知识,这一点,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说法是一致的。并没有说学藏传佛教必须要依止上师,学汉传佛教就不需要依止上师或法师,没有这样的说法。在佛法中每一个传承、每一个宗派都有他们的祖师。依止师父在学佛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如今在佛弟子中,有很多人在依止上师的心态方面会出现问题。有些人为了学佛而依止善知识,有些人亲近上师是想要得到加持或去除生活上的挫折;有些人依止上师是为了能得到护佑;有些人依止的目的是想要得到权贵;有些人(尤其是女众)是为了解决感情上的问题。所以从依止上师这方面来说,不同的人带着不同的目的来依止不同的善知识,这是近来常见的现象。大家是凡夫,容易被烦恼所转,要让每个人在早期学佛的时候都怀着正确的心态来依止善知识的确有困难。在现代社会里,人们深受社会环境的干扰和各种各样知识的影响,起初要真正做到以虔敬纯洁的心依止上师很难。但我们要知道,不能带着世俗目的来依止善知识。

在佛陀的法教中,依止善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得到解脱的妙法。佛经当中谈到过很多关于依止善知识的内容。虽然学佛要亲近善知识,并且在佛教的很多经典密续中一再强调这一点,但是在依止善知识、亲近善知识之前必须要仔细观察,因为在末法时代能值遇具德善知识并得到摄受还是很难的。一方面是末法时代的关系,另一方面则是当今时代众生福报浅薄的关系。所以在依止善知识的时候必须对他进行观察。经典里提到,观察善知识必须用三年的时间。要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观察善知识之后,才可以依止。虽然善知识应该具备很多的德相,比如在《戒律三百颂》中提出了善知识的五种德相;在《大乘经庄严论》中提出了善知识的十种德相;在《事师五十颂》中提出了金刚上师的十三种德相等,其中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论》中讲了两种德相:

舍命亦不离,善巧大乘义;

安住净律仪,珍贵善知识。

只要善知识具备最关键的两点,我们就可以依止他。一个是他“通达大乘佛法”,另一个是他具有菩提心,具足“为了菩提心的戒律,甚至可以失去生命”的信心。具备这样两个重要特点我们就可以依止他。

但是这位善知识有没有通达佛法,弟子却是很难观察的。在对佛法的了解方面弟子自己都有很多不懂,又怎么能观察善知识是否在佛法方面通达呢?通常每一个教派都有自己的教主——法王,这样的话,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了。比如说,在噶玛噶举传承中,这位善知识是不是教主大宝法王认证的,他是不是一位活佛、堪布、金刚上师,他是不是由传承中其他重要的活佛认证的(比如尊贵的大司徒仁波切等),我们可以透过这样的情况来观察。要看他的背景是怎样的,他对寺庙做出了什么样的奉献,他现在的一举一动是不是为了众生,最起码在接触众生的时候他有没有慈悲心,对佛法有没有信心,有没有自私的心,有没有贪嗔痴,行为上有没有不如法的地方。这些是最起码的要点,我们要在实际生活中观察,这是很重要的。在人类社会活动中的大部分时间,判断事务的能力基本是明智的、理性的。与善知识接触的时间久了,虽然我们没有神通,没法了解善知识的佛法是否通达,但最起码从他的行为举止的表现上我们可以分析判断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上师。

作为一个善知识,第一是要修为清净,第二是他能为弟子讲解解脱的佛法,对弟子做有帮助的开示。再者,我们还应了解他是否有清净传承的加持,是否接受过该传承历代上师的教法,有没有慈悲心,有没有行善,弘法利生方面有没有发一个大愿。做到这些的善知识是可以依止的。如果只是因为看到善知识的相貌好、身材好,现在有很多上师歌唱的很好听,也有大名望,因此产生了感情而依止上师,就像追星族,这样是不大好的。我们在依止上师的时候,最好能把上师看成和佛陀一般样的善知识,这样的依止是很好的。这样依止具德的上师就会得到他的加持。往往年纪比较大的、修行比较好的佛弟子是不会由于产生感情而去依止上师的,但是一些人,尤其是女众,就非常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

现在在很多地方,因为有的上师名气很大、很帅、很庄严,于是有很多弟子追随,一些人甚至放弃工作,也不再照顾自己的家庭,花大部分时间跟随上师。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态。如果她们能自我反省的话,就会发现并不是因为对上师有一种信心而追随他,而是出自一种喜欢他、依赖他、不想离开他的心追随,而不是想得到他的加持、想听开示佛法、想要解脱,这不是依正确的心态来学佛的。所以选择上师并不见得一定选择很庄严的,也不见得要选择身材很好的,声音好听的。

如今,尤其一些女众,特别喜欢这些年轻的现代化的活佛,有些人想皈依,有些人想做朋友,表面上是弟子,实际上是朋友,这都是不正确的,更不是真正的信心,所以不会产生好的结果。我们学佛的人依止善知识是为了了脱生死,离苦得乐,证得佛果,要以这样的心态来寻找善知识、亲近善知识。这些都是应该注意的地方,否则,对佛法的信心变成了世间感情的心态,如果这样,既对上师不好,对弟子本身也毫无益处。更得不到佛法传承的加持。

以不正确的心来依止上师,上师所开示的佛法根本无法帮助到弟子,虽然上师开示的佛法是无谬,但因弟子具有的信心本身有问题,所以虚伪信心得到的加持也是虚伪的。也许上师会发现弟子依止他有其他的目的,虽然具德上师不会受到这个问题的影响,但弟子有了这种心态以后,佛法对于她的利益就不大了,所以女众在依止上师方面的心态要注意。我们依止上师是为了得到精神解脱,为了趋入菩提大道。因此,我们不一定要找一位相貌庄严、声音好听、身材好的上师。哪一位上师具备清净的传承的加持,哪一位上师佛法精通,哪一位上师能引领我们学习佛法而走上解脱的道路,哪一位上师具有智慧和慈悲心,我们就应该依止哪位上师。如果这些特质都具备的话,他长得不好看也没问题。有传承的加持,戒律清净,对佛法有正确、通达的认识,具备慈悲心、菩提心,有这种功德的话,不管他是年轻的、老的、富有、贫穷的,都是值得依止的。如《华严经》中说:

“善男子,汝应于自己作病人想,于法作妙药想,于善知识作明医想,于精进修持作医病想。”

举例来说,上师就像很好的医生,佛法则像良药,而修持佛法像是治病,自己则是病人。当自己生病时会去找医生,这时你不会介意她长得是否漂亮、身材好不好、声音甜不甜美,只会关心这位医生有没有能力治疗我们的病。如果他有这种能力,我们必定会请他给我们治病。所以我们要以这样的心态来依止善知识,而且依止以后还要保持住这种心态。男众和女众弟子依止上师在行为上稍微有些不同,这是因为佛制戒律的关系吧。

上师、善知识有两种身份的示现:一种是示现出家相身份的上师;一种是示现在家相瑜伽士身份的上师。

出家身份的上师有比丘的戒律,由于戒律的原因,他在接触男女弟子的时候有所不同,弟子在依止的时候应该要注意。刚刚我们讲依止上师的心态最重要,在这样的前提下,女众在依止上师的行为上要注意些什么呢?行为上主要注意的是除了求法、求加持、灌顶、提出问题、照顾上师以外,不要过多地接触上师。拜见上师的时候,衣服整齐,不要过分暴露,这样也是对上师的礼貌和对传承、对佛法的尊重。如果不注意的话,虽然上师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但这是弟子对传承、对佛法、对上师的一种不尊重的表现。讲话的时候也尽量要讲一些跟佛法有关的话题,不要讲一些没有意义的话题。走路的时候一定要恭恭敬敬的,要走在上师的后面,坐的时候不能跟上师同坐。坐在车里也要和上师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主要是针对女众。

女众应该怎样接触上师,应该怎样保持距离,大部分女众弟子还是知道的,但在心态方面很多人并不是特别清楚。心态方面,在大手印的传承中,对上师的信心、虔敬心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虔敬心就得不到上师的加持。在大手印祈请文里提到虔敬心像人的头一样重要,出离心像人的足一样重要,正行法像人的身体一样重要。所以虔敬心、出离心比正行还重要。虔敬心不正确的话,后面的正行、四加行、大手印就无法修持,最后的境界就没办法证悟。所以,真实无伪的信心非常重要。尊贵的大宝法王法相庄严威猛,具有圆满如佛一般的身体,虽然很多人对他特别有信心,但是这信心里也有夹杂其他心态的,我们并不能说他们没有信心,但是他们信心里面夹杂了很多其他的东西。

我们说依止善知识的时候心态一定要正确,不可以把上师当作明星、歌星来追逐。现在很多追上师的信徒像追明星、歌星一样,这是一种不正确的心态。应怎样保持正确的心态,我在前面已经讲过了。

当我们罹患了烦恼病,只有上师能为我们医治。我们选择哪位上师,是要看上师是否有佛法的良药给我们,谁有就找谁,不管他年老、年轻,是贫、是富。依止善知识就要像找大夫一样,这才是重点。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吉祥天女咒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