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净地普陀山
南海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香火鼎盛的普陀山(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香火鼎盛人潮涌 第一人间清净地】
普陀山的香火实在太旺了。去过普陀山的人无不这么认为。
香火的旺盛,是人至所致。这不,每天成千上万的人纷至沓来,码头上的快艇几乎从早到晚不间断地航行,犁开一道道的波涛,将游客香客来回地接送。更不用说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这三个观音菩萨的诞辰、出家、成道之日,以及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码头边上的停车场停放了黑压压一片的车辆,让人惊叹如一艘艘舢板麻麻网网地布排。山的路道上、寺庙里,人头攒动,人群熙攘,甚而拥挤不堪。寺庙的烟香从早晨起就袅袅上升,至夜晚还在缭绕。每逢节日,甚而半夜已燃起香火,抢着烧头香的人可谓络绎不绝。
普陀山,一个香火旺盛的地方能清净吗?又怎能被誉为 第一人间清净地 ?
去普陀山的人,想来主要有这样几种情形:初次前往的,多为观赏海山美景;再次踏上的,则以烧香拜佛为主;还有一种便是既烧香拜佛又顺便观景。
我问我自己,我去普陀山为何?这些年,我基本上年年登临普陀山,为的不就是让自己的心灵在山上静一静吗?将浮躁的心在山海兼收处洗涤,在佛门圣境中净化,求得暂时的安宁。
依我的感受,普陀山哪怕人潮再涌动、香火再旺盛,也是一方净地。
山海美景 人文普陀(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山海美景 人文普陀】 普陀山的山海美景,足以让我将心灵放置在那里。
不论我面向莲花洋还是普陀洋,海总在我眼前。那碧蓝的海水,起伏的波涛,阵阵的白浪,令人心旷神怡。还有那点点翠绿的岛屿,那徐徐航行的船只,一静一动,在凝固的意境中勾勒出动感的画面。望着这样的景状,我可以长时间地坐在岩石上,悠然地品味。
普陀山的沙滩是那么引人入胜。那沙,绵柔细软,金灿嫣然,仿佛大自然特意为普陀山勾画了几弯金黄的彩带,在山与海之间飘逸,那样纯洁,那样柔美。即使是冬春季节,去沙滩上走一走,留下一串串脚印,也感舒适、愉悦。更不用说夏日,那里是欢欣的天堂。海水,沙滩,阳光,组合成动人的画面。有点嚣燥,但只要我奔入海中,与波浪亲密接触,我的心里已一无所牵。有时就躺在太阳伞下,听着阵阵旷古般的涛声,沙滩丝丝的凉意沁入心际,让我美美地享受,宛若除了沙滩、除了涛声,什么都在身外。
普陀石(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南海圣境 海天佛国】 还有那洞、那石。普陀山的洞、石仿佛都点染上了佛教的气息。这也难怪,谁让它们生长在海天佛国中呢?
在千步沙与百步沙之间,生一象岩,复道转折,层梯而下,便现朝阳洞,广不逾丈,却幽邃窍冥。洞外巨石参差,积叠入海。洞内潮声澎湃,浪涛时隐时现。每当晴日,清晨在此看日出,观海景,便忽见旭日从海底涌起, 赭光万道,散射海水,千鲜相增,光耀心目 ,令人叹为观止,激奋不已,自己的心念早被融合在旭日红霞里。而位于普陀山最东端的梵音洞,则陡峭危壁,气势磅礴。洞岩如斧劈,峭壁危峻,两边悬崖构成一门。距岩顶数丈的洞腰部,中间嵌一横石,如桥,两陡壁间架有石台,台上筑有双层佛龛,名 观佛阁 。佛就在洞中,在波浪涌簇的海潮中。只要感觉到洞里有佛,佛就在眼帘下的潮波中显现,且随看随变。那拍崖的涛声却如万马齐喑,若龙虎吟啸,连绵不绝,声声都在震撼我的心似的,不由敬畏,不由膜拜。
西天门下方的心字石,乃普陀山最大的石刻文字。据传观音菩萨曾在此石上讲说 心经
。佛家以修心为上,讲究是心即佛,佛在心中。当我坐在巨大的心字石上, 心 字中心一点的红色包裹了我,犹如坐在一叶扁舟上,虚无缥缈似的,忽感自己是那样渺小,仿佛跳不出那个 心 字。继而,才觉自己的心与那个石上的 心 相交相融,眼前才明然一片。至于二龟听法石、磐陀石等,都与佛有深厚之缘,观赏之间,心底似乎会被感染,一切杂念也随之消散。普陀山曾经是 山当曲处皆藏寺,路欲穷时又逢僧 ,无怪乎人们称之为 海天佛国 南海圣境 。其最著名的,是作为观音道场屹立在山海之中。山上的寺院不论大小,都供奉观音大士 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
想必是人人都处于苦难之中,或者自认为处于苦难之中,或者为了将来不受苦受难吧,人们纷至沓来地登上普陀山,朝拜观音菩萨。那是一种祈祷,一种寄托。当今的社会里,浮躁的心态,空虚的心灵,焦虑的心理,又有哪里能比得上佛教圣地更能得以释放?
普陀山的香火便越烧越旺。
千手千眼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最旺香火普济寺 人山人海慈观音】 香火最旺的该是俗称前寺的普济寺。其始建于唐大中年间,是普陀山最大的寺院。当踏进高高的门槛,那烟香便扑面而来。面对空中徐徐飘拂的烟雾,面对香火浓浓燃烧的高耸的香炉,面对殿内肃穆的氛围,面对慈祥和善的观音塑像,即使是人山人海、那么一种嘈杂的环境,心里也不由泛起崇敬的情怀。仿佛一进入寺院,寺院就有一种磁场,将自己不知不觉地吸附进去。那种情景下,每一个人的心是虔诚的。虔诚的心与佛门净地息息相关,身外之物又有谁会去顾及?而事实上,每一个礼拜的人都有自己的盘算,或发财,或升官,或消灾平安,或长命百岁,云云,又有谁不抱着自己的目的来烧香拜佛的?但是,面对观音菩萨,他们一个个恭敬地朝拜,忠诚而虔敬。但愿每一个人都记住观音大士轻弹圣水所吐露的 从心向善 的含义。
普陀佛顶 同登彼岸(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普陀佛顶 同登彼岸】 每次到普陀山,我必去佛顶山。山顶的平坦处建一寺院,名曰慧济。沿着条石铺就的山道进去,转弯处立一 佛顶顶佛 的石碑。佛顶山作为普陀山的最高点, 佛顶 之意甚为明了。而 顶佛 又作何解?遥望山下,莲花洋的浪花若朵朵莲花,漪涟飘逸;洛迦山如一卧佛,横躺海中,沉静而卧,一副祥和模样;满山的绿树郁郁葱葱,将一处处黛瓦黄墙的寺院半遮半露,掩映出一种含蓄的意境;头上的天空蔚蓝澄明,几朵白云悠扬飘移;寺庙中的香烟袅绕飘漾,渐渐消散。顿感空明深邃,心境如洗。置身佛顶,所谓顶之佛不就是在心里吗?一片释然,微微含笑。还有 同登彼岸 的题幅,望着,就泛起丝丝缕缕的遥想。我非佛教徒,却常常在这样的意境中,心里会有一种共鸣之感。一切烦恼自是灰飞烟灭。
夜晚,遥望佛顶,一盏孤灯贴近彼岸,仿佛在指点迷津,在慈航普度,在熠熠生辉。倏地,感觉那灯犹如佛光。佛光,是一种自然现象,却往往与佛有关。佛教上的 佛光普照 则蕴含普度众生之意。而眼前的那缕佛光,却是我的意念。香火旺盛的普陀山,也该是佛光兴盛的地方。
【佛光瑞影 观音大士】 忽想起徐霞客在《鸡山志略》中述及鸡山十景的 放光瑞影 时所写: 惟峨眉、五台,其光最异;若九华、普陀,亦止佛灯,未着光相。 或许那时仅二十八岁的徐霞客太年轻,只在江阴迎福寺莲舟和尚的陪同下匆匆登临普陀山,来不及与之结下佛缘。而普陀山佛光,早在《西游记》中就有记述。以后,常能见到。特别是一九九七年十月三十日,南海观音大佛立像的开光法会上,当时天上乌云密布。当普陀山的当家法师宣布开光法会开始时,东方阴云满面的天空突然彩云翻滚,敞开一扇亮晃晃的门户,一道金光直泻而下,犹如一尊活灵活现的白衣观音头顶光环,冉冉而来,金光直射露天的观音大佛像,佛像顿时闪光耀金。要是徐霞客见到这样的奇幻之景,定然会在游记中详尽记载,改变他心目中普陀山佛光的印象。
【净地!普陀!】 面对佛顶山上佛光一般的神灯,就感觉整座普陀山都处在净地之中。不错,普陀满山皆净地。
净地,山所就,海所吟,景所构,佛所致。然而,关键还是心所静。心静,何处无净地?只是普陀山乃最佳罢了。
日暮中的南海普陀(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版权所有:大吉祥天女咒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