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物质飞速发展,然而大家所希冀的幸福感并没有增长。恰恰相反,烦恼却是越来越多。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就如,我们所挣的钱“永远不够花”一样。
在佛教之中,佛将众生的一切烦恼分为三类;“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这三大烦恼亦是众生不能得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不能成佛的根本原因。因为众生有这些种种烦恼惑业,所以众生陷入生死轮回的“恶性循环,不得安乐。”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下什么是“见思惑,什么是尘沙惑,什么是无明惑。”
见思惑
见思惑,是这三种烦恼中最为常见,也是最容易被察觉的。见惑偏于认知,因为对外在的现象与事物认识不清楚,从而产生错觉,由于偏差的知见,错误的观念进而产生的烦恼。就如,听他人所说,某某做坏事了,某某行好事了,那么你就一味排挤做坏事的,背地诋毁等等,但你之是听闻,只是知道有这么个事,一味的跟风算对吗?这只可以说是“自寻烦恼”。
见思惑偏于情感,思说的就是“贪爱”,指的是眼、耳、鼻、舌、身等五根,对色香味触等无尘,贪爱的执著,迷而不觉,由于错误的思想导致种种痛苦。经典载;破除“见思惑”,便能超越三界,证得阿罗汉果,脱离生死轮回!
尘沙惑
佛门有句话很好的解释了“尘沙惑”,那就是“自度度他”,想要救度诸众生,首先就必须知道种种的善巧方便法门,如佛讲的“四万八千法”亦是如此。以此引导众生脱离苦海,趋向佛果。
而未能通达如成沙般众多的法门,知识与技术,就无法因材施教,以此就是“尘沙惑”。修菩萨道,学种种法门,破除尘沙惑后,只剩最后一丝无明习气,将此习气破除,便可成佛。想必大家都知道佛门之中有诸菩萨,有诸大德,他们先是证阿罗汉果,然后一边助人,一边自助。这便是为了破除“尘沙惑”。亦是“自度度它”
。无明惑
无明惑,即众生本具的根本烦恼。佛性是本身具足的,无明亦是如此。上面所讲的种种烦恼的诞生,主要还是源于无知、不明了真相。
当修行之人,突破见思、尘沙惑之后,剩余的就是无明惑了,无明惑是非常细微的。在助人历程中,需保持高敏锐度,透过他人或者自觉,得到反映与观照,察觉到一些不容易察觉的习气。习气在人的身上就像装过酒的酒瓶,虽然将酒倒光了,但瓶中仍有酒味样。
从无始劫以来,三大烦恼一直污染着众生的本性,阻碍佛性的“激活。”以至于众生拥有自私、狭隘、迷惑、颠倒、愚痴等缺点。以经典中的话来说“因执着妄想不能证得”。那么想要证悟佛果就必须把这些烦恼习气断掉,也只有破除烦恼,才能让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在工作当中,在为人处世之中欢喜自在。
版权所有:大吉祥天女咒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