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本上人佛书著作-顿悟一剎那
顿悟一剎那,犹如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一悟永悟.一迷永迷,迷悟一念间!百千万劫来,承受种种无明所惑,三障所蔽,饱受穷劫之苦,周旋六道始终不得而,不愧是名副其实之凡夫,甚可怜悯之众生!『顿悟一剎那』佛书之诞生,乃赅摄三藏圣典,历代开悟圣僧,与个人体悟法义总集合于一极,一一阐扬证悟甚深意境,如游法海,亲临圣境,同饮甘露,周游本来面目一般,一剎那与圣境等齐,凡圣有何!迷悟有何异!生死涅槃不异空花水月乎!『顿悟一剎那』佛书出现法界,若受持读诵者当下顿开佛慧,同登涅槃,共沐法身:发心出资者,惑业无明顿尽,同沾顿悟圣境,是为福德因缘具足,浪迹天涯中之福幸也!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毗婆尸佛云: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象,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尸弃佛偈云: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毗舍浮佛偈云: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拘留孙佛偈云:见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拘那含牟尼佛偈云: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
迦叶佛偈云: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释迦牟尼佛偈云:幻化无因亦生生,皆即自然见如是,诸法无非自化生,幻化无生无所畏。
心即是佛,佛即是心;离心无佛,离佛无心,心佛不二。
顿悟心地者,以无相为宗,以无住为体,妙有为用。
见佛性者,不名众生;不见佛性,是名众生。
心悟则彼岸,心迷则此岸;心正则彼岸,心邪则此岸。
诸法不去不来,无因无缘,无思无不思,无增无减。
明与无明,其性无二,无法之性,即是实性。
悟生死性,生死涅槃; 迷涅槃性,涅槃是生死。
佛性处凡愚而不减,在圣贤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不在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觉悟烦恼本空,烦恼是菩提;菩提不觉,菩提是烦恼。
觉者是佛,迷者是众生。
佛性不住烦恼,不住菩提,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住无所住。
法身圆明,无取无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
心即是法,法即是心。离心无法,离法无心,心法不二。
顿悟诸法本空,如幻如化,毕竟无所得。
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
空有不二,性相不二,理事不二;真空妙有,有是空中之有,空是有中之空;诸法实相,不二法门也。
粗言细语,概归第一义。
真俗二谛,融通三昧印。
发心毕竟二不别,如是二心前心难。
信心清净,则生实相。
禅宗以心即是佛为根本,一切都要在心上用功,心以无相为相。
戒定慧三学者,戒中有定慧,定中有戒慧,慧中有戒定,一即三,三即一,皆不出自心。
三界唯心,亦名火宅,火宅中本有法王,学佛是要在火宅中觅法王,一旦与法王相见,生死一起休。
三界一心,转识成智,离妄即真,真即法王,不觅自见;凡大不悟此理,真妄一体,迷悟有别,迷真是凡夫,悟妄是法王。
不受一尘,不舍一法,真常独露,海纳百川。
本地风光,人人具足,真空妙有,个个不无;放之则尽虚空,遍法界;收之则入芥子。
终日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终日穿衣,未曾挂着一根纱,终日行路,未曾踏着一锥之地,终日坐禅,未曾坐着一发之位,法身光明纤毫一尘不染。
心不染着诸法,一切生死业行皆止息矣!
体用本一如,动则为妙用,不动同一体,动则分体用。
生灭心既灭,到本有家乡,见清净法身,即本来面目。
一念若,忘失本体;一念明历,即本体明历,不动本体,即是本性。
性本清净,何有言说,生佛体同,似中秋月。
迷则众生,轮回不歇;觉即是佛,明明白白。
一念未生前,本来真面目,即此心之头,观心即观佛。
本性心之体,真心性之用,心性非一异,一异分心性。
念佛即佛念,自佛当体见,自佛参本性,本性非佛面。
一切众生本非众生,亦本非是佛;一念迷即是众生,因迷而一念觉,是名为佛。
上无佛道可成,下无众生可度,诸法假名故,实乃毕竟空。
一旦彻见本体,才知骑牛觅牛,处处不即不离。
行住坐卧,不离自性,见闻觉知,不离自性,思量分别,不离自性,语默问答,不离自性。
如金作器,器器皆金;似火分灯,灯灯是火。
转世常住世,悲愿莫离愿,慧定通今后,吾与常见面。
从无为下手,依理悟道,顿彻本来面,生死一起休。
顿悟真如体,因事悟理,理悟心明,以有为而入无为,因无为融会有为,则理事无碍法界。
本来无佛可念,无禅可参,只要诸执断尽,人法俱空,赤颗颗,光烁烁,寸丝不挂,皆不可得,连不可得亦不可得,此即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直见本体,了无余境。
由事契理,顿悟无生,事理圆融,究竟空寂,一闻千悟,顿彻十方,则上无佛道可成,下无众生可度,不住此岸,不住彼岸,不住中流。
有作之修,穷劫终成败坏,无心体极,一念便是佛心。
一切法门皆起源于心,心即真我,净妙圆明,体自空寂,离心外求,即不相应。
水清月现,万法不离自性,自性能生万法。
火喻烦恼,莲喻菩提;烦恼是苦,菩提是乐;学佛人要由苦得乐,须于烦恼火宅中,生出红莲。
烦恼是业识妄心,菩提是清净真心;诸法本空,烦恼当下亦空,见空即菩提。
佛以法为身,故称法身,法身无相,清净如虚空。
一切诸相,皆悉空寂,菩萨观诸法性,无有二相,犹如虚空。
佛与众生,唯此一心,更无差别,此心无始以来,无形无相,不曾生,不曾灭,当下现前一念便是。生着相外求,求之转失,便佛觅佛,将心找心乡穷劫尽形,终无所得。
息念亡虑,佛自现前,此心即是佛,佛即是众生,为众生时,此心不灭,为诸佛时,此心不添。
心外无法,去外无心,心即是法,法即是心。
法本不有,莫作无见;法本不无,莫作有见;无即成断灭,有即成邪见。
菩萨于诸佛法,都无染着,见如不见,闻如不闻,心境空寂,自然清净。
诸恶不生,人我不起,纳须弥于芥子中; 不起一切贪瞋,能吸尽四大海水。
不受一切喜怒语言入耳中,于一切境,不惑不乱,不瞋不喜,刮削并当得清净,是无事道人。
逆境逼迫,心地如如不动; 顺境考验,心地如如不动,与空相应,胜一切知解精进头陀,是名法界性,是佛出世度众生。
心常清净,不向外求,任运随缘,一无所得,行住坐卧,与道相应,是名庄严佛土。
菩萨之心,心常空寂,无诸妄念,不生不灭,不动不摇,即是清净心也。
凡夫之心,无明起灭,妄想缤纷,颠倒取舍,善恶圣凡等见,是名浊乱心也。
菩萨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欲得净土但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
心若清净,则到彼岸;心若污浊,则在此岸
离却有无诸法,心如日轮,常在虚空,自然不照而照,岂不是省力气,到此之时,无栖泊处,即是行诸佛路。
即心是佛,更无别佛;即佛是心,更无别心,如拳作掌,波即是水,掌即是拳也。
一念见性,人法俱空。
虽具见闻觉知,万境不能染着,即是解脱了悟之人。
不被一切善恶凡圣诸境惑乱,即同如来智慧性也。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妄物,若知无佛复无心,始是真如法身佛。佛佛佛,没模样,一颗圆光入万象,
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非色非空非不空,不动不静不来往,无异无同无有无,难取难舍难指望,内外圆明到处通,一佛国在一沙中,一粒沙含大千界,一个身心万个同,知之须会无心法,不染不净为净业,善恶千端无有无,便是南无大迦叶。
能见自性,色空俱遗不着二边,二边既无,即无中道可立,不染万境,即是大乘菩萨所行之道。
诸法从本以来,常自寂灭相。
一切众生从无量劫来,不出法性三昧,长在法性中,着衣吃饭,言谈祇对。六根运用,尽是法性,不解返源,所以随名逐相,迷情妄起,造种种业,若能一念回光返照,全体圣心,何处不是佛法。
用即知而常寂,不用即寂而常知,方契妙觉。
一利空寂,本来不生,不见有生死,不见有涅槃,不见有善恶,不见有凡圣,不见一切法,是名见法。
自性本来具足, 但于善恶事上不滞, 方唤作修道人。 取善舍恶,观空入定, 皆属造作,更向外驰, 去家转疏转远, 一念妄想,便是三界生死根本; 但无一念,是除生死根本, 即得法王无上珍宝。
三界兮如幻, 六道兮如梦, 圣贤出世兮如电, 国土犹如水上泡, 无常生灭日迁变。
但能万法不干扰, 无始何曾有生死。
道不用修, 但莫污染。 何谓污染但有生死? 造作趣向, 皆是污染, 并有生死。
佛法事在日用处, 在你行住坐卧处, 喝茶吃饭处, 所作所为举心动念又却不是。
一切诸法本无情, 一切诸佛本自灵, 混然同太虚, 无欠亦无余。
若回光返照, 于一剎那中, 即心念息时中, 迷惑烦恼痴暗狂情顿自消灭, 诸缘境界转为甘露醍醐安乐国土。
圣人道, 万法从心生,万法从人灭, 皆由汝心,善恶也只由汝心, 地狱天堂也只由汝心, 只今相应与佛合智,即是佛也。 更无相诳,直下奉信无疑。
吾人本具一心, 其量广大,犹如太虚, 无边无中,无方圆大小, 无上下大小,无瞋无喜, 无是无非,无善无恶。
修道道无可修, 问法法无可问, 迷人不了色空, 悟者本无逆顺, 八万四千法门, 至理不离方寸, 识取自家城郭, 莫谩寻他州郡, 不知月之大小, 不管岁之余闰, 烦恼即是菩提, 净华生于泥粪。
妙性本空, 无有一法可得。
绝学无为闲道人, 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 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身觉了无一物, 本源自性天真。
若能于一切处,一切时中, 念念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
一性圆通一切性, 一法遍含一切法, 一月普现一切水, 一切水月一月摄, 诸佛法身入我性, 我性还共如来合。
不求真, 不断妄, 了知二法空无相, 无相无空无不空, 即是如来真实相。
当知此一心本无念,本真如, 本离根、尘、识, 故本无所住而常住, 是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体若虚空勿涯岸,
不离当处常湛然, 觅则知君不可见, 取不得,舍不得, 不可得中只么得。
不见一法即如来, 方得名为观自在; 了即业障本来空, 未了还须偿宿债。
若能于自心, 剎那顿观无念者, 即知本自清净无染。
生不拘身, 禅非?境, 拘必乃疲, ?则非静, 不?不拘, 真光回孤, 六门齐应, 万行同敷。
至道本乎其心, 心法本乎无住, 无住心体, 灵知不昧, 性相寂然, 包含德用, 赅摄内外, 能深能广, 非有非空, 不生不灭, 无终无始, 求之而不得, 弃之而不离。
若能于自心, 剎那顿见真如者, 即知本自不生不灭, 而圆满具足。
若一念不生, 则前后际断, 照体独立, 物我皆如, 直照心源, 无知无得, 不取不舍, 无修无证。
心心作佛, 无一心而非佛心, 处处成道, 无一尘而非佛国。
若悟自性, 本无所住者, 即知本自凝然常住, 不动不摇。
真妄物我, 举一全收, 心佛众生, 浑然齐致。
迷则人随于法, 法法万差而人不同, 悟则法随于人, 人人一智而融万境。
万法尽在自心, 若能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 即是亲证, 见此一心。
悟寂无寂, 真知无知, 以知寂不二之一心, 契空有双融之中道, 无住无着, 莫摄莫收, 是非两亡, 能所双绝, 斯绝亦寂, 则般若现前。
法是无生之法, 无生即是无虚妄, 乃是空寂之心, 知空寂而了法身, 了法身而真解脱。
一念之心, 普具十界诸法, 心外无法, 法外无心。
真如性净, 慧鉴无穷, 如水分千月, 能见闻觉知, 见闻觉知而常空寂, 空即无相, 寂即无生, 不被善恶所拘, 不被静乱所摄, 不厌生死, 不乐涅槃, 有不能有, 行住坐卧, 心不动摇, 一切时中, 获无所得, 三世诸佛, 教旨如斯。
真如无念, 非想念而能知; 实相无生, 岂色心而能见; 无念念者, 即念真如; 无生生者, 即生实相; 无住而住, 常住涅槃; 无行而行, 即超彼岸。
十方诸佛, 一切众生, 全在当人一念心中而成, 当知方便虽有多门, 归元无二, 即归真如, 此一心也。
如如不动, 动用无穷; 念念无求, 求本无念。 菩提无得, 净五眼而了三身。
法身湛然常寂,应用无方, 用而常空,空而常用, 用而不有,即是真空; 空而不无,便成妙有, 妙有即摩诃若。
一念迷时, 一心从境, 故起颠倒, 轮回受苦; 一念觉时, 境从一心而得解脱, 涅槃常乐。
真空即是清净涅槃, 般若是涅槃之因, 涅槃是般若之果; 般若无见,能见涅槃; 涅槃无生,能生般若; 涅槃般若,名异体同, 随义立名。 故云法无定相。
涅槃能生般若, 即名真佛法身; 般若能建涅槃, 故号如来知见, 知即知心空寂, 见即见性无生, 知见分,不一不异。
一心是万法之源, 迷悟之根, 成佛之本。
所有众生同一真性, 但为客尘妄想所覆, 不能显了, 若舍妄归真, 无自无他, 凡圣等一。
心想若灭, 生死长绝, 不死不生, 无相无名, 一道虚寂, 万物齐平。 何贵何贱! 何辱何荣! 何胜何劣! 何重何轻!
一切凡圣归于一心, 至极涅槃, 常乐境界, 以是义故, 须悟万法归于一心, 心性无二, 真如不变, 不生不灭。
心性不生,何须知见! 本无一法,谁论熏炼! 往返无端,追寻不见, 一切莫作,明寂自现。
知法无知,无知知要; 将心守静,犹未离病。 生死忘怀,即是本性。
真如法界, 心佛众生, 三无差别。
至理无诠, 非解非缠, 灵通应物, 常在目前, 目前无物, 无物宛然。
菩提本有,不须用守; 烦恼本无,不须用除。
真如性海, 历劫不坏, 真乐无穷, 自由自在, 本具宝藏, 妙用无穷。灵知自照, 万法归如, 无归无受, 绝观忘守。
自观自心, 知佛在内,不外外寻; 即心即佛,即佛即心; 心明识佛,晓了识心, 离心非佛,离佛非心。
诸佛发悟,悟此一心; 众生迷妄,迷此一心, 三藏经论,五乘教法, 无非方便,导入渐悟, 透此一心。
识自心源, 达佛深理,悟无为法。 内无所得,外无所求。 心不系道,亦不结业, 无念无作,非修非证, 不历诸位,而自崇最, 名之为道。
一切诸法,心为上首, 若知于心, 则能得知一切诸法。
过去诸佛证此一心, 菩萨证悟此一心, 佛弟子欲得证悟, 亦当证悟此一心。
无着无所依, 无累心寂灭, 本性如虚空, 是名无上道。
自心是佛, 更莫狐疑, 心外更无一法而能建立, 皆是自心生万种法。
常离于念, 觉体不灭, 毕竟平等, 无有变异, 不可破坏, 即是一心, 灵明洞彻。不住迷,不住悟, 不住体,不住用, 而生其心,即是一切处而显一心, 若住善,生心即善现; 若住恶,生即即恶现, 本心即隐没。 若无所住, 十方世界,唯是一心。
境立心便有, 心无境不生。 若将心系境, 心境两俱亡, 境心各自住, 心境性恒清。
真如法身, 一切染法所不能染, 智体不动,具足无漏。
不?恶而生嫌, 亦不观善而勤措; 亦不舍智而近愚, 亦不拋迷而就悟, 达大道兮过量, 通佛心兮出度, 不与凡圣同缠, 超然名之曰祖。
是法是佛, 是心是法, 法佛无二, 僧宝亦然。
法身常住, 本自不生, 今亦不灭, 永存不坏, 无始无终。
吾之真性, 如来湛然常住, 本无生灭, 无相可见之, 若要见之, 外不见山河, 内不有见闻知觉, 方开正眼,
即见本来面目。
用即寂, 寂即用, 用寂体一, 同出而异名。
无边剎海, 不隔毫端, 十世古今, 不离当念。
三界所有法, 唯是一心, 心外更无一法可得。 所以曰归心, 故得一心之旨。
夫学道之法, 必须先识根源, 求道由心, 又须识心之体性, 分明无惑, 一了千明, 一迷万惑。
一切善恶皆出自心, 心是身之主, 身是心之用, 佛由心成。
心无形相,内外不居, 心起境生,心灭境灭, 知心空寂即入空寂法门。
知心无缚, 即入解脱法门; 知心无相, 即入无相法门; 觉心无心, 即入真如法门, 若能知心如是者, 即入智慧法门。
心能作佛, 心能作众生, 福由心作, 祸由心为, 心能作天堂, 心能作地狱。
觉心性相即是佛。
知一切法, 即心自性, 成就慧身, 不由他悟。
心正成佛, 心邪成魔; 心恶是罗剎, 心贪是饿鬼, 心痴是畜牲, 心是一瘘罪福之根本。
声闻厌喧求静, 犹如弃面求饼, 饼从来是面, 造作随人百态, 烦恼即是菩提。
法身自在无方, 触目无非正觉, 六尘本来空寂, 涅槃生死平等。
众生自悟此心, 作得了主, 不造诸恶, 广行十善, 依佛行持, 立佛行愿, 必定成佛矣。
众生不解修道, 便欲断除烦恼, 烦恼本来空寂, 将道更欲觅道, 一念之心即是, 何须别处寻讨。
迷时以空为色, 悟即偶色为空, 迷悟本无差别, 色空究竟还同。
大千剎海, 万象森罗, 解脱门开, 一超直入。
愿王弥陀笑颜迎, 笑破根尘净空中, 照顾一念不离佛, 动静皆在莲池行。
见心无所生, 知心如虚空; 舍慢持净戒, 以法化众生。
常乐寂静法,其心当无着; 自性若清净,诸法无去来。
佛在世时佛为师, 佛灭度后戒为师, 佛陀正法依戒住, 僧伽命脉赖戒律。
无相布施真布施, 离相持戒真持戒; 我法二执净尽时, 转凡成圣进佛阶。
有言有说皆是妄, 无形无相始为真; 诸仁识得此中意, 打破虚空笑破唇。
僧宝之名岂易称 , 开遮持犯须究明; 严净毗尼宏三界, 方为人间福田僧。
戒定慧熏修, 即是无上道; 不染世俗习, 身心自解脱。
前世修来此报身, 百炼千锤作完人; 自身识得娘生面, 转劝他人认主人。
十方佛子学无为, 学得无为真有为; 有为手段持净戒, 尽虚空界任徘徊。
一念不觉无明梦, 夜长梦多总是空; 一觉醒来衣珠在, 不离当处返家乡。
未见本来人, 不识本来面, 要见本来面, 见性即可见。
三界无界是火宅, 更于何处可安居? 证得诸法皆空性, 无生法忍同时登。
说食终不饱, 必须着力行; 持戒到彼岸, 如日行虚空。
心无异相名为真如, 心不可改名为法性, 心无所属名为解脱, 心性无碍名为菩提, 心性寂灭名为涅槃。
实相念佛, 念到离念真心, 全体显露, 即证实相。
念到能念的我,所念的佛, 能所双忘,实相现前, 不待弥陀接引, 即证无相菩提。
西方净土唯心所现, 自心不净则西方净土, 远隔千万亿佛土, 何能到达, 若自心能净, 则西方净土不隔毫端, 举念即至, 故自心能净, 则自心净土, 即是西方佛土。
一切法门不离自心, 故究竟净土, 即在自心, 心净土亦净, 心秽土亦秽, 修一切法门终归净心。
学佛究竟彼岸, 在于净心而已。
若执理废事,理成画饼, 纵使博通教理,口若悬河, 而行与言违, 我执烦恼有增无减, 理又安在! 故事理不二, 是以事透理, 非是以理概事。
应无所,即是实相菩提, 亦是法身佛之境界。
十法界不离一心, 一心能造十法界。
三界无别有, 唯是一心作。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参禅念佛本来同, 看破分明总是空, 己到自然全体现, 春来依旧百花红。
善恶虽殊,本性无二, 无二之性名为实性, 于实性中,不染善恶, 直至无上菩提, 念念自见,不失本念。
佛言︰ 人系于妻子估宅,甚于牢狱, 牢狱有散释之期, 妻子无远离之念, 情爱于色,岂惮驱驰! 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 投泥自溺,故曰凡夫, 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佛言: 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 佛谓之曰: 其断其阴,不如断心, 心如功曹,豕曹若止, 从者都息, 邪心不止,断阴何益!
看佛经不能偏一面, 若偏一面会出毛病, 佛法是圆隔方便的, 是面面观的, 是诸法实相的。
诸佛证悟诸法实相而成佛道, 众生欲得成就佛道, 亦循诸法实相而修证, 诸法实相即是不二法门。
法身无相,法身偏一切处, 如如不动,没有形象, 佛随类现身而度众生, 佛的化身无量无边, 佛的真化身无在无不在。
修道,是修通往大涅槃之路, 修成佛之道。
凡夫与圣人不同, 圣人观性, 凡夫观相; 凡夫处处见、处处着。
修行不要怕时间长, 不要怕受苦, 法门须广修, 不广修法门, 尘沙惑不能破。
佛不度无缘之人, 不可曲解以为佛有分别心, 是说因缘尚未成熟之意, 等到将来法缘成熟时, 再来度他。
正见如来圣法, 修行要一门深入, 否则一生有多少时光, 结果一事无成。
佛法与世法之别为一智一迷, 执着与不执着,空与不空而有异也。
对一切众生生恭敬心, 即是对未来诸佛的供养。
二界六道众生, 要成佛必在五欲六尘三界六道中修, 火焰化红莲, 苦逆之境一一皆为修道增上缘。
冤家对头不可恨他, 他是来成就我们忍辱解脱之境, 无境心不生, 心生方能了知心地之无明, 后以智慧净化,
证成菩提。
学佛可开智慧, 有智可断情爱, 破无,出三界,圆成佛道。
魔有内魔外魔, 内魔最害人, 自己的烦恼就是内魔, 就怕内魔与外魔勾结, 名闻利养是魔境。
凡夫随境界转, 佛心地自在不被境转; 凡夫被无明所牵绊, 佛已破无明, 得证法身。
不念佛还好,愈念念头愈多, 不要怕,依旧念, 修行是点滴功夫, 境界成熟, 自然逐渐念头会息灭。
我们自始自终皆与外在人士做朋友, 从未与自己的心地做朋友, 岂不是舍本逐末,背道而驰!
凡夫于六道的路上走得很光滑, 但涅槃路上木向陌生生涩, 更充满荆棘葛藤, 走不出三界。
佛于三界出入纵横自在, 依佛所修而修, 依佛所证而证, 不出不入, 究竟修证处, 与佛正等无异。
冤家恶人加害于我, 不能起怨恨之心, 深思自己在学菩萨行, 还能有报复心吗?
劝二人念佛比自己念佛功德大, 劝百人念佛就是菩萨, 劝万人念佛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修行人多,证果者少, 因为道心进进退退, 不能勇猛精进; 八地菩萨是不动地,永无退转; 七地菩萨以下都是进进退退。
超度有三种层次;
(一) 思想超渡。
(二) 现生超渡。
(三) 临终超渡。
看破、放下、 解脱、自在。
修行要创造因缘,把握因缘, 利用因缘,积极因缘; 不得等待因缘, 不得观看因缘, 不得消极因缘, 若能如是, 诸佛赞叹,菩萨护持。
凡夫众生有业障现前, 佛菩萨也会业障现前; 只是佛菩萨面对业障, 心地如如不动, 了知业障皆来自前因后果; 凡夫不明业障前因后果, 因而怨天尤人, 激动暴跳,心绪不稳。
父母给我色身, 佛法给我们法身。
金银宝物资助色身, 如来正法能唤醒慧命。
佛所说法都是药方, 病好了,药方可以不要了; 世间法应舍, 出世间法也应舍, 不舍成法缚。
佛说世间无常, 五欲六尘如幻如化, 佛却于种种无常当中, 做幻化佛事,水月道场, 广度无量众生, 成就无上菩提。
富贵者应喜舍布施植福,以福培福, 因为福报是有尽之时; 贫穷更应喜舍布施, 今生够穷了,福尽了, 无福报之因,故应尽心尽力, 随分随缘植下福田之因, 因果是平等的,不会错乱的。
果由因而来, 无因即无果, 善果有善因, 恶果有恶因, 因果是公平的。
慈悲是纯理智所流露出来的, 爱是由感情意识所发露出来的, 慈悲是净化的,无束缚的, 永恒不变的,光明自在的; 成情是无常的,黑暗无知的, 是束缚的,是堕落的。
冷静思惟自己三分钟, 为谁辛苦,为谁忙! 辛苦一辈子,又是一场空, 儿女子孙,事业名誉固然重要, 生死大事尤为重要, 祝福您善根大展流露。
生与死涅槃是自己的, 你自己也拥有生死与涅槃; 众生自性自度,佛不能度, 明白吗?
别人仅能作拋砖引玉之与, 无法代劳别人修行办生死大业; 别人仅能点破迷津, 无法代劳别人穷穷无尽业障侵袭。
成佛是自己作的, 当魔也是自己作的, 上升是自己作的, 堕落也是自己作的, 你说平等不平等。
成佛修行是伟大圣业, 别人从中诽谤讥笑,这不要紧, 因为以后成佛证果是你自己, 解脱涅槃是你自己得; 别人诽谤讥笑是因, 别人堕落是果, 因果不会错乱的, 珍重!
错误的诤执固然是不好, 理念正确的诤执亦未必是好, 这要看因人、因时、因地而理性决定。
大疑大悟, 小疑小悟, 不疑不悟, 有疑应发问, 打破沙锅问到底, 得到真相大白, 心服口服, 内心无惑。
大男人主义或大女人主义者, 这未必是好, 我执深重,意识顽固, 有时不得自觉, 因而欲升反堕,昧于真理,
佛要我们由我达无我, 彻底净化我执, 菩提就当下现前。
外在的魔并不可怕, 自己的心魔是最可怕的, 你明白什么是心魔吗? 就贪欲、瞋恚、愚痴、 疑心、贡高心、嫉妒心、 这些心魔可障佛道, 可造作五逆十恶, 作奸犯科, 让自己身不由己, 情绪激昂不稳定, 痛苦无尽, 周旋不出六道。
我今生长得丑、贫穷、 多病苦,逆境重重, 这没关系, 幸好还能当人, 没堕三恶道就庆幸无比了, 要知道这是你的恶果, 无量劫前你不知造下多少恶业恶因呢! 今生还来得及,勿徘徊, 一心一意归依三宝, 断恶行善,广结善缘, 这是今生所造之善因, 来世就有料想不到的善果, 因为因果平等的。
人非圣,孰人无过! 勤求佛道的过程, 遇强烈逆境,偶偶发脾气, 若能自觉, 改过迁善就好了, 你若无脾气,你就成佛了, 不是吗?
心常忧郁, 常怀悲伤者, 则成悲魔; 常欢喜过度失态者, 则成喜魔。
宁在诸恶趣, 恒得闻佛名; 不欲生善道, 不得闻佛名。
发愿与善知识在一起, 善知识如一盏明灯, 能照破世间的黑暗, 启发慧命, 让我们出离生死苦海。
迷时是世间法, 悟时是佛法, 迷悟在一剎那。
贪恋五欲六尘不舍, 名为六道流浪汉; 了知五欲六尘空幻, 心不染着, 名为出尘道人。
学佛之人有五种悲哀;
(一) 念佛怕口渴。
(二) 参禅怕盘腿,怕脚麻、腿酸。
(三) 研究教理怕伤脑筋。
(四) 演说佛法怕没有听众。
(五) 打扫环境怕扫死蚂蚁。
取而不舍是凡夫, 舍而不取是小乘, 能取亦能舍是菩萨。
修行者应注意五项:
(一) 持戒清净。
(二) 息一切不必要外缘。
(三) 发菩提心。
(四) 与诸法空性相应。
(五) 常亲近三宝。
身体不杀生、偷盗、邪淫 ─ 身业清净。
嘴巴不恶口、两舌、绮语、妄语 ─ 口业清净。
意识不贪、不瞋、不痴 ─ 意业清净。
极乐世界你不想去, 纵然阿弥陀佛用布袋把你装入, 带到极乐莲池, 你还是照样连奔带跑,真达回奔娑婆世界, 还会怪阿弥陀佛不慈悲哩!
三业清净佛出世, 三业不净佛灭度。
佛是人人可成的, 佛的境界是平等, 无有特权; 诸佛的智慧是平等的, 无有高下, 诸佛的慈悲是平等的, 无赦免。 诸佛是凡夫修行而得, 我们一心修行, 一旦福慧圆满, 无上菩提成就, 大家皆可成佛, 平等平等!
菩萨道应行四原则:
(一) 给人信心。
(二) 给人欢喜。
(三) 给人希望。
(四) 给人方便。
净土与天堂差别;
(一) 净土是平等的, 天堂是阶级的。
(二) 净土是进修的, 天堂是非完成的。
(三) 净土是上升的, 天堂是退堕的。
(一) 受比丘戒五年内, 不得做出家同道师。
(二) 五年后,若通晓戒律, 可以将所学特长作师, 称为轨范师, 梵语叫阿阇梨耶, 受人依止,教人习诵。
(三) 十年后,可做亲教师。
(四) 二十年后,称为上座。
(五) 五十年后,称为耆宿长老。
十善业道, 是生人天乘之法所必经; 是得学无学诸沙门果所必经, 是得独觉菩提之法所必经, 是诸菩萨一切妙行所必经, 是一切佛法所依止处。
礼佛得十种功德:
(一) 得妙色身。
(二) 出言人信。
(三) 处众无畏。
(四)佛所护念。
(五)具大威德。
(六)众人亲附。
(七)诸天爱敬。
(八)具大福德。
(九)命终往生净土。
(十)速证涅槃。
信愿行具足念佛, 临命终时,千佛授手, 十方净土,随愿往生。
小乘戒五种因缘舍失戒体︰
(一) 命终。
(二) 二形(男女根变性)。
(三) 断善根。
(四) 作法(比丘、俗人皆可)。
(五) 犯重(犯四根本重戒)。
一切世间, 十方三世诸佛第一大,次有菩萨、辟支佛、声闻, 是四大人皆从般若波罗蜜中生。
大乘菩萨戒两种情形下失戒体︰
(一) 犯了重戒。
(二) 故意舍弃菩提心。
但识自本心, 见自本性, 无动无静, 无生无灭, 无来无去, 无是无非, 无住无住。
真如自性是真佛, 邪见三毒是魔王, 邪迷之时魔在舍, 正见之时佛在堂。
若能心中自见真, 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见自性外觅佛, 起心总是大痴人。
涅槃真乐剎那无有生相, 剎那无有灭相, 更无生灭可灭, 是则寂灭现前。 自性具三身, 发明成四智, 不离见闻缘, 超然登佛地。
法身报身及化身, 三身本来是一身; 若向性中能自见, 即是成佛菩提因。
性中邪见三毒生, 即是魔王来住舍; 正见自除三毒心, 魔变成佛真无假。
诸佛证悟诸法空性, 于法无惑自在, 佛又称为空王。
若人作恶业, 轮回地狱苦, 饿鬼及旁生, 沦没无穷尽。
死时眷属不随去, 但随自作众业行; 苦恼逼逐于己身, 彼时谁为我分受。
死时众苦所逼迫, 亲属不能令解脱, 汝欲自求解脱时, 是故应离诸罪恶。
若于佛法僧, 及所受学处, 能恭敬供养, 乃名为智者。
须知口祸债难偿, 一语能招万殃。
受诸罪报,难堪难忍; 当此之时,父母妻子, 一切眷属,不相替代, 唯应自身,独受众殃, 从苦入苦,无有休息。
一切功德庄严王经云︰
有四种魔,云何为四? 一者贪着财物。 二者亲近恶友。 三者障碍法师。 四者于法师说陈其罪过 (宣说出家人是非, 此人便是恶魔)。 是等众生由此业故, 当受贫穷,不见善友, 远离尊师,作邪见想, 说无因果, 堕于地狱,受诸剧苦。
大宝积经云:
成就八法,女转男身, 何等为八? 一者不嫉。二者不悭。 三者不谄。四者不瞋。 五者实语。六者不恶口。 七者舍离贪欲。 八者离诸邪见。 童女!修此法, 后世速转女身为男身。
若一恶言毁沙门, 当堕泥犁受极苦; 从地狱出得人身, 即招盲聋喑?报。
大觉圆明之体, 是我凡夫本具性德, 一切经论,显密性相, 皆为歇此觉体。
佛说一切法, 为除一切法, 我无一切心, 何须一切法。
释迦世尊, 以言显义, 渐悟妙解, 得义言绝, 顿悟一心, 更无余法。
自觉则离染着, 还本来之净; 去无明惑, 证本具之真; 从一切法本不生处, 了彻真空本体自家面目。
第一义谛, 为一切法门根本, 净土为各宗旨归宿。
无住而住, 常住涅槃。
回脱根尘, 境识俱亡, 证诸法一如之真性。
泯除一切对待差别之相, 不为相转, 不为法缚, 安住于一切法性空。
观心无念, 会相归性。
诸圣之所以成大觉, 自在解脱, 无尽妙用, 在于悟此本体也。
千经万论, 皆是令人离于身心, 破于执着, 明自本心, 见自本性, 指归真空本体。
凡夫心外求法, 均谓之外道, 佛法讲明心见性, 若不在此下功夫即是外道, 学佛而仍随六尘转, 心不清净即是外道。
狂心若歇, 歇即菩提。 不离当处, 亲见本地风光, 何劳向外驰求。
迷即佛是众生, 悟即众生是佛。
舍本外求远家乡, 狂心歇处见娘面; 菩提涅槃非外求, 回光返照法王现。
版权所有:大吉祥天女咒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