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吉祥天女咒原文网

倡导佛教慈悲平等理念 实现人类世界持久和平

发布时间:2022-08-10 15:05:30作者:大吉祥天女咒原文网

  倡导佛教慈悲平等理念 实现人类世界持久和平

  实现人类永久和平,维护全球安全稳定,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

  纵观当前的世界形势,一方面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经济得以繁荣,物质因此而丰富,社会福利因之而日趋完善,人们陶醉在高科技所带来的便利之中;另一方面则是受经济浪潮的冲击,人们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急功近利,惟利是图。在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的驱使下,民族矛盾因之而起,国家纷争由此而生。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为了一己之利,凭藉自身的优势,把触角伸向世界各地,杀鸡取蛋,竭泽而渔,攫取与掠夺资源,同时把环境污染、森林破坏、能源枯竭等灾害转嫁给贫困的国家。

  南北经济的不平衡,东西方思想的差异,地区文化的多样性,以及打着民族利益、国家安全、地区稳定、扞卫人权的旗号推行霸权主义,发动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使整个世界处在动荡不安之中。恐怖分子制造的汽车炸弹爆炸、自杀性爆炸、纽约世贸中心大楼爆炸等祸害,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安宁。

  由此可见,人类社会还存在着大量的不稳定因素,埋伏着各种各样的严重危机。因此,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仍然是当前全人类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实现人类和平,维护全球稳定,宗教大有可为。在当今世界上,信仰各种宗教的人数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四左右,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影响力。如果全世界的宗教徒团结起来,必将对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所有的宗教中,佛教是一个主张和平、奉行慈悲、实践平等的伟大宗教。传播和弘扬佛教的慈悲平等、缘起无我的和平理念,对于净化人们的心灵,和谐群体生存的环境,制止和消除人类的暴力行为,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的佛教思想,对实现世界和平具有指导意义。

  《法句经》云:“诸法意先导,意主意造作。若以染污意,或语或行业,是则苦随彼,如轮随兽足。”我们的言行,都是意识主宰的。如果用邪恶的意识来主导我们的言行,那么痛苦就会随之而来,就如同车轮子总是跟随着拉车之兽的足迹一样。贪欲的炽盛,嗔恚的爆发,愚痴的行为,是人类自身的痼疾。人类的苦难以及一切恶行的肇始,无不源于自身的贪欲心、嗔怒心和愚痴心。对财色名利的贪求、对有情生起憎恨,愚昧无知、不明事理的举止,这些人性弱点的不断膨胀,使得人们互相争夺不已,仇恨不已,最终痛苦不已。

  “诸法意先导,意主意造作。若以清净意,或语或行业,是则乐随彼,如影不离形。”如果我们以清净之心,也就是用不带有邪恶的心念讲话或做事时,快乐就会随之而来,就如同一个人的身影永远不离他的身体一样。佛陀教导我们要用“勤修戒定慧”的办法,来去除贪欲心、嗔怒心和愚痴心,净化自己的心灵。因为戒能防非止恶,定能降伏散乱,慧能照破痴暗。而在具体实践上,则是要人们以布施去转化贪欲心,以慈悲去转化嗔怒心,以智慧去转化愚痴心。

  《说无垢称经·声闻品》说:“心杂染故,有情杂染;心清净故,有情清净。”佛教从净化心灵这一方面来促使人们各自摈弃私见私欲,以博大的胸怀,视一切众生为同胞兄妹,等万物与我同为一体,这对于维护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的和谐,争取世界的持久和平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佛教所倡导的非暴力理念,在国际和平进程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戒杀是佛教戒律中最根本的五戒之一,并且居于五戒之首。“若自杀,若教他杀,见杀随喜”,都是有违佛教戒律的。从戒杀这一基本理念观察,佛教是反对一切战争的。应当着重谴责的是:远古的战争是个体与个体的搏斗,相对来说杀伤力比较小。而现代高科技战争是集体的毁灭性的战争,极具杀伤力,残忍之至,可恶之极。远古的战争是以杀伤个体的生命作为评判战争胜负的标准,而现代高科技战争则是在打击和消灭对方有生力量的同时,并且摧毁对方赖以生存的电力、水源、交通等能源设施,使无辜的贫民家园被毁,亲人被害。如此既破坏了国际社会的秩序,也为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埋下了隐患。冤怨相报,无休无止。“9.11”等恐怖事件的发生,为迷信暴力和崇尚武力的人们敲响了警钟。

  《楞严经》云:“杀心不除,尘不可出。”《智度论》曰:“诸余罪中,杀罪最重。”我们反对暴力,反对战争,反对任何形式的暗杀和恐怖主义行为。正因为佛教把戒杀止暴放在最重要的地位,所以我们一向主张用佛陀慈悲、平等、忍让、宽容的非暴力思想来处理国际间的争端和纠纷。

  释尊为国际非战主义者,是倡导世界和平的使者。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琉璃王为了报仇,准备攻打释迦族。当佛陀得知这一消息后,预先结跏趺坐于琉璃王所率部队的必经之路上。琉璃王出于对佛陀的尊敬,率军原路而返。释尊以他那大慈无畏的精神感动了琉璃王,从而化解了一场残酷的杀戮。这是人类历史上有关佛教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的最早记载。

  我们反对以武力的手段解决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冲突与摩擦,因为战争与武力只能产生新的矛盾和新的仇恨。《杂阿含经》云:“战胜增怨敌,败苦卧不安,胜败二俱舍,卧觉寂静乐”,这是佛陀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圣训。

  我们希望,以慈悲、智慧、宽容的胸襟取代人类之间的战争与对抗,在发展中努力建设无诤无嗔、自他相依、和谐共处、互惠互利的地球共同体。

  检索人类的发展历史,国家与国家、种族与种族、宗教与宗教、民族与民族之间几乎从未停息过一天的战争。每天都有死于因仇恨、暴力、恐怖的无辜者。

  “一切男子为吾父,所有女类是我母”,作为爱好和平、慈悲济世的佛教徒,我们尊重地球上每一个生命和生灵。我们尊重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和他们的宗教信仰,我们承认不同地域间的文明差异,我们更希望不同地域间的文明在“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缘起理念下和合共生,和睦共存,和谐共荣。

  自由、平等与和平是人们精神生活的崇高追求。尤其处在这个世事无常、战争迭起的时代,人人自危,时时恐慌,大家对和平更是无比渴望。政治上以强凌弱,经济上贫富不均,宗教之间摩擦,种族之间歧视,所有这些难于得到合理解决的问题,都是因为彼此不能平等共存所招致。所以,为争取未来的和平,必先吁请人们建立平等无我之心。大国、小国要平等,不同民族要平等,不同文化要平等,不同宗教要平等,男女之间也要平等。要以佛法的“生佛平等”、“自他平等”、“事理平等”的真理,唤起人们的良知,指导人们的行为。佛陀建立僧团,以六和敬(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为民主平等的原则。佛教正是有了六和敬的平等原则,才使得僧团得以和合共住,正法得以久住,慧炬得以常明。

  人与人因为有我而争执,种族之间因不平等而冲突,宗教与宗教因不能互相尊重包容而摩擦,国家之间自然是为了利益而大动干戈。由此可见,世界上的一切不愉快,均是由于缺少尊重平等、没有实践佛教六和敬的平等理念所招致。因此,我们要反对战争乃至消灭战争,根治世界的乱源,必须从实践佛教的无我、慈悲、尊重、平等的教义开始,为人类开辟一条通向世界和平的阳光大道。

\

  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不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种信仰的事情,而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的事业。从过去到现在以至未来,中韩日三国佛教徒始终在致力于净化人心、消弭战争、实现和平。当人们尚在梦乡之时,虔诚的佛教徒早已会集在大雄宝殿,为“国界安宁兵革销,风调雨顺民安乐”、“佛日增辉,*轮常转,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和平理想而祈祷。

  二十一世纪是更为美好的世纪,而美好的世纪即是和平的世纪。只要我们全心全意地弘扬和实践佛陀慈悲、无我、平等的和平教义,就一定能够实现人类世界的永久和平。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吉祥天女咒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