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步红尘 第十三集
[ 88.07.30华视播出 ]
这一念心经常保持清净、不动,时时安住在觉性上,
这就是佛法所说的解脱和超凡入圣,这才能真正到达富贵的境界。
【生活小故事】:鞋子的故事
【 惟觉谈禅 】:布施的利益
问题一
布施对于世道人心有极大的益处。请教老和尚:布施是否也是一种修行的法门?
老和尚开示:
能布施的人,才是有福报的人。一般人所谓「福禄寿三星拱照」,要想得到福报,或想要有福禄寿星的加持,必须要会布施。在佛法中,菩萨修行六波罗蜜法门,六波罗蜜之首就是布施。
人一定要学习布施。一般人也知道「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布施就是舍,没有舍就没有得。佛经里也说「舍一得万」,现在布施一块钱,将来会感得一万块钱的果报,这就证明布施功德之殊胜。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位木匠,他生性吝啬。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在静坐时,观察到这位木匠七天之后劫难将至。佛陀慈悲,希望木匠能发起布施供养的心,以化解他的厄运。
慈悲的佛陀亲自到木匠家里去化缘,想化除他的灾难。木匠看到佛陀来了,心里却想:「我现在不能布施,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于是就对佛陀说:「世尊,你赶快回去吧,我现在不能布施,因为我要帮儿子修建房子。房子修好,讨了媳妇,我的心愿才能满足。到时候我才能修善,才能布施供养。」
过了二天,佛陀看到木匠死期将至,于心不忍,又再去化缘。木匠看到佛陀再度来访,就对世尊说:「我的房子还没修建完成,即使房子修建好了,我还要帮儿子媳妇们盖一间避暑的凉房。世尊,您赶快回去吧,我的事情还没做完,现在是不可能修善、布施、供养的。」佛陀听了之后,就回去了。
愚痴的木匠虽然固执悭吝,但是佛陀慈悲,想再给他一次机会。这次,木匠又对世尊说:「您回去吧,我的心愿未了。我得再为儿子、媳妇修建一间避寒的暖房,等到孙子出生后,一切心愿皆了,我才要修布施供养。」
木匠不愿意布施,平白丧失了修善、积福以消灾免厄的机会。到了第七天,木匠在修建房子时,顺手将斧头放在屋梁上,当他从屋梁下来时,不小心震动了梁柱,斧头从梁上掉下来,正打中他头顶的天灵盖,木匠当场毙命。
释迦牟尼佛听到木匠毙命的消息,告诉大众:「一定要把握时节因缘积极修善。时节因缘一过,要想再成就一件善法功德就不容易了。」由此可知,有因一定有果,人人都要积极开创修善的因缘,而不是消极地等待未来的因缘。
问题二
有许多人认为宗教不外乎是劝人向善,所以只要做善事,不做危害别人的事,人生就算是圆满的人生。请教老和尚,这种理念正确吗?
老和尚开示:
佛法讲布施,六波罗蜜以布施为首。除了布施外,还有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要具足六波罗蜜,才是真正的菩萨行。
一般人认为宗教不外乎劝人为善,所以信仰任何宗教都可以。宗教虽然是劝人为善,但是,善有层次上的差别;就佛法而言,善可分为三个层次:假观善、真空善、中道实相善。一般人的布施,属于假观善,因为世间的财富有限,用完就没有了,无论布施多少钱财,福报还是有限的。所以除了修布施之外,进一步,更重要的是提升心灵。
一个人的贫穷,是由于过去所种的因,今生才会感得这种果报。要想真正除去贫穷,除了修布施以外,还要广结善缘、广为宣传积善断恶的因果观念。凡事都要从因上来努力。一般助人,只能救急不能救贫。譬如有人三餐不继,别人可以暂时提供他一些食物,但是如果要救济他一生,令他餐餐得美味,那是不可能的。
美国有很好的社会福利制度,失业的人可以领到失业救济金,这个制度也引起很多负面的效果,例如醉鬼街的出现。有些人不做事,就等着政府来救济,他们拿救济金去买酒,喝得醺醺大醉,之后就倒在街上睡觉。这种人不少,到了晚上还可能去偷鸡摸狗。所以说布施、救济等善行,有其正面的效果,但是也可能造成负面的影响。
除了布施修善以外,还要有智慧,要深信因果。因果有世间因果和出世间因果,一般人从事布施、救济等慈善事业这是世间因果。如果想获致永久的富贵,永远离开贫穷与苦难,就要从心灵着手,提升精神生活。除了物质生活和名闻利养以外,更重要的是心要清净、要有定力,还要有正知正见。当下这一念心清净了,才能达到真正的富贵,所谓「知足常乐」,再进一步还要超凡入圣。
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有灵性,从物质生活的改善到精神领域的升华,才能真正远离贫穷。这个观念才是佛法的正知正见,依此而行,人人都能成为真正富贵的人。
佛法和一般宗教不同,除了修善以外,还强调心灵层次的提升。这念心经常保持清净、不动,时时安住在觉性上,这就是佛法所说的解脱和超凡入圣,这才能真正到达富贵的境界。
版权所有:大吉祥天女咒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