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死亡的压迫
有一次,佛陀住在摩揭陀国的首都,王舍城北方的迦兰陀竹园精舍。
那时,有四位修得了五种神通的婆罗门修行人,聚在一起议论如何躲避死亡,最后,他们的结论是:
「当死神来时,再强悍、再有权势的人也躲不过,我们应当各自以神通隐藏起来,让死神找不到。」
第一位修行人飞翔在空中,想要以这种方式躲避死亡,结果死在空中。
第二位修行人潜入深海中,想要以这种方式躲避死亡,结果死在海中。
第三位修行人钻入山腹中,想要以这种方式躲避死亡,结果死在山中。
第四位修行人钻入地岩中,想要以这种方式躲避死亡,结果死在岩中。
佛陀知道了这件事,就藉此教导比丘们说:
「比丘们!想要免死的人,应当思惟四个道理,哪四个呢?
一切行无常,这是第一个道理,所以应当念念不忘修行;
一切行是苦,这是第二个道理,应当好好思惟这个道理;
一切法无我,这是第三个道理,应当好好思惟这个道理;
灭尽为涅槃,这是第四个道理,应当好好思惟这个道理。」
※※※
另一次,佛陀到憍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郊外的祇树给孤独园。
这天,憍萨罗国波斯匿王来见佛陀,身上穿的衣服还沾着灰尘,很像刚在外面忙完什么事,没回皇宫换衣服就过来的样子。佛陀因而招呼他说:
「大王!您从哪里忙完过来的?」
「世尊!我身为一国之王,为众人的首领,在众人当中自由自在,我得努力于统理国政,保有我的王位。一国之君,领有广大的土地,有国王必须做的事,我就是刚刚结束了今天的巡察过来的。」
波斯匿王这样的回答,好像有「当国王是很忙的,不像你们出家人那么闲」的意味,所以佛陀响应他说:
「大王!现在我来问你,请依你心中所想的照实回答。
譬如,有一位你信得过的人,从东方来,告诉国王说:
『我刚从东方过来,看见那边有一座既坚硬又广大石山,正朝着这里磨地而来,大石山所经之处,所有的众生、花草树木之类的东西,都全被压碎了。』
不仅是东方,南方、西方、北方同时都有你信得过的人来告诉你,说在他们来的方向,也有那样的大石山压过来,大王!你想想看,人身难得,面对这么恐怖、险恶的灾难,没有众生可以幸免,你应当怎么办呢?」
「世尊!这样灭尽人类的死亡大灾难,要再得人身恐怕更难了!除了行正法、修善行、积功德,于佛法专心精进外,别无其它好的选择了。」
「大王!怎么你不再说:身为众人的首领,自由自在的一国之君,有广大的领土与人民必须统理呢?」
「唉,世尊!那只是没事时的高调罢了,一旦与他人发生语言、财宝、军事冲突时,即使贵为一国之王,也无法自由自在,因为冲突有输有赢,输赢是不一定的。更何况,当死亡压到头上来时,国王即使有再强猛的军队、再厉害的咒术大臣、再多的黄金财宝,也抵挡不了啊!所以我会说,当那险恶、恐怖的灾难突然发生时,众生都无法幸免,人身难得,除了行正法、修善行、积功德,专心归依于世尊所教导的外,是无计可施了。」
「这就对了,大王!老、病、死经常折磨、逼迫众生,怎么办呢?只有在正法中好好地精进修学,才是办法。」
※※※
佛陀曾经为比丘们说了一个比喻,来鼓励人们努力修学佛法。
佛陀说:
「譬如,有个时期,我们这个世间大地都被海水淹没了,海上有一头寿命难以计量的海龟,因为眼瞎了而在海里毫无目标地飘游,大约一百年才会将头伸出水面一次。同时,海面上有一块中间破个洞的木头,随者风浪任意漂浮。
这样,那只盲龟每百年将头浮出水面时,能恰好钻入那块浮木的破洞吗?」
「太难了,世尊!盲龟漫无目标地游,浮木随浪任意地漂,要经过多少时间才遇得上啊!」尊者阿难回答。
所以,佛陀勉励比丘们说:
「盲龟与浮木很难相遇,但相较起来,愚痴凡夫在生死中漂流,能够生得为人,暂得人身的机会比这个更难。为什么呢?因为众生缺乏正法与正见的指引,所以行为上缺乏正行与善行,多是弱肉强食,杀来杀去,造了无量恶业的缘故。
因此,比丘们!如果还未能现证四圣谛,应当想尽办法,努力修学以体证四圣谛。」
按语:
一、本则故事前段取材自《增壹阿含第三一品第四经》,中段取材自《杂阿含第一一四七经》、《相应部第三相应第二五经》,后段取材自《杂阿含第四○六经》、《相应部第五六相应第四七经》,另参考《中部第一二九贤愚经》。
二、五种神通,原译文作「五通」,应是指「神足、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等五种神通,这是第四禅定力所开发出来的超常能力。
三、死神,原译文作「伺命」,意思是掌管人们命数的神,这是印度当时传统婆罗门教的信仰,不是佛陀的主张。佛法说「缘起」,说「生」是「生的因缘」具足了,「死」是「生的因缘」消散的结果。因缘是相互关联,错综复杂的,每个因缘的背后,又是一连串的因缘,所以不存在独立的因缘,因此也不会有「主宰者」、「创造神」,「死神」当然也不存在了。此处的「死神」,应当以「死亡」来理解。
四、《杂阿含第一二○五经》中说:「生者必有死,生则受诸苦。」《增壹阿含第三二品第六经》等更说:「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死。不生则不死,此灭为最乐。」死亡,对任何众生来说,都是不能避免的巨大压迫,要彻底地解除这种压迫,只有在佛法中精进修学,以得解脱──灭,也就是不再流转生死。不再流转生死,才是不生;也只有不生,才能不死。
五、故事的末段,佛陀以「盲龟与浮木」说明「人身难得」,目的还在于四圣谛──佛法的劝学。
版权所有:大吉祥天女咒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