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往生前如何种下了脱生死的正见因缘?
(甲)人类纷乱的识无法察觉深细的生灭变化现象
而关于这种对苦短人生真相基本的认识与了解,实在就是佛法中间慧最初的敬悟。释迦牟尼佛说,如果一个学佛者,只停留在闻慧的知见上,对世法、对佛法初步的起信理解上,而不进一步的对宇宙人生究竟佛法做更彻底、更深入的探讨与实践,那么就不能达到了脱生死的终极目的。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到净土去听佛说法,精进修行,了脱生死。所以当我们在娑婆世界对世间的无常百态有了基础性的体会后,倘若得遇善知识的指引,进一步便要对了脱生死的根本方法,做更深刻的探讨与思索,这样我们在今世的八识田中已经种下了‘了脱生死’的正见因缘,来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便能仰仗宿世种植的根本正见,比一般求往生而没有在娑婆世界深刻的种下‘了脱生死’的正知见者,更能够早开智慧,莲品增上,速超生死。关于这点,佛陀在世时,对世间的实相及根本解脱世间生死的佛法,为我们做了极为精辟的解说。
佛说:身为一个佛弟子,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就应该理智的认清世间的一切现象,外如山河大地,内至身心意识,均在我们每一个念头刹那刹那的生灭起伏中,念念演变、念念迁动,丝毫没有一刻住止停留的时候。这种事事物物刹那刹那念念生灭的现象,非常非常的微细深刻,不是一般人溷浊杂乱的染污意识在平常所能够分辨察觉的,必须藉著经常静心禅思,摒息纷乱的杂念,才能逐渐体悟这种事物微细生灭的现象。人类纷乱的意念虽然无法在平素的思绪下察觉这种极端深细的生灭变化,但是对于人类自己生老病死整个明显的变化过程,即是任何人认为这是自然生态的显著演变下,为任何人自然察觉、自然熟知的,且每一个人对于自己终将走向死亡道路的无常生命,远比任何人都来得担忧与重视。就因为宇宙间一切生物生老病死的整个循环明显的变化过程,为任何人所察觉、所熟悉,反而丝毫不觉得它有什么特别值得我们留意警觉之处。只有当我们即将面临死亡时,才突然醒悟出无常的讯号,此刻竟然严重威胁到我们时时细心照料的宝贵生命。但是在平常,当我们身体健朗,一切顺心时,想到的只有我目前所接触、所感受、所爱乐的一切人、事、物。因为放眼所见的一切人、事、物,确实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值得我们去捕捉去经历,当然不会想到,也不曾想到,也不敢想像自己什么时候会走向死亡的边缘,自己最后濒临死亡的那一刹那会是个什么样的状况,因为目前死亡距离我们似乎太遥远了。因此唯有把握现在,寄情驰求才是最最真实的。然而人世间一期短暂的苦乐感受,对一个真理的觉悟者来说,却有不同的看法与抉择。因为一个有智慧的觉者,当他的心绪经过长期的反省沉静,自然能够很微细的察觉出,所有我们接触外境而产生的感受,无论是痛苦的感受,快乐的感受,不痛苦也不快乐色界天人由定境而产生的舍受,这三种内心的执受,它的后面,都隐藏著苦痛变异的阴影。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任何一个没有经过潜心禅修超脱情执的众生,当他这期生命结束时,此生所有一切我所感受、我所拥有、我所倾慕的人事景物,都会随著个人因缘业力的牵引而变化、而消逝。今生所有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人物景象,只不过是自己前世造作业因现世承受因缘果报的延续而已。既然是错综复杂的因缘果报现前,当这期的业报完结后,自然会继续演化,无常变异。那么当我们今世执意追求的一切亲情恩爱,美好事物,一旦濒临变化迁流时,当然会产生忧悲苦恼的阴影。其实一般人也知道人生是苦,似梦,但是由于个人业力习性作祟,明知不可为而为,依然寄情追求此生短暂的苦乐感受,不肯面对尘世无常的实态,寻求正确出苦的方法,这实在就是我们可怜众生轮转六道痛苦的根源。
(乙)认识世间的无常实性是寻求出苦之道的第一步
佛在过去修行时,即是认识了世间无常的实性,而发心寻求出苦之道。佛首先了悟了宇宙间一切有形无形的人事物质,皆是由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缘和合而成,既然由各种因缘关系互相牵缠羁绊而存在,当然任何事物都没有它单独自立的个体存在。换句话说,凡是由因缘和合而产生的一切身心事物,必然是相依待的幻有存在,没有它的真实自体。到了因缘离散时,一切万物,均会无常变灭,没有一样东西有它决定不变的自我。我们之所以会与亲朋好友生离死别时,内心产生过度的悲伤哭泣,就是因为我们的感官意识错觉今世的恩爱亲情都是真实存在的,是我曾经经历的,是我曾拥有的,是我曾经经过辛苦代价争取来的。因为强烈的对周遭人事环境的坚持与认同,强烈的对亲情恩爱的渴求与占有,而使我们一再被感情的幻觉作用所误导,引发内心种种对世间情欲的幻想与憧憬。然而当我们在夜静更深,稍稍有属于自己反省独思的时间,我们是否也曾扪心自问,静心思考过:世间的一切恩爱、亲情,能够随著我们对它的贪恋与需要,而纵情所欲历久不变吗?能够随著一时荣华富贵的到来,而留住即将转眼成空的恩爱至情吗?当我们一次又一次的与亲朋好友聚会时,我们或许会感受到一时的欢笑与欣慰,然而当一次又一次的曲终人散时,你难道不会有人生聚散无常的启示吗?一个人如果没有过悲欢离合,生离死别的经历,是不容易体悟出人生聚散无常的真理的。
在平常的日子里,亲朋好友之间,常常会因为彼此间个性、习气不合而引起争端,产生口角,影响双方的情谊;甚至为了一时的利害冲突而发生钩心斗角,出卖朋友,兄弟阋墙,反目成仇的情形。如果我们经常静下心来观察周遭的人事环境,你便曾发现它时常因为各种大大小小因缘的牵扯、纠缠而不断的迁异、变化,而且随著我们对人生的历炼,心态的成熟,愈能够在我们的人世阅历中灵敏的发觉各种内在外在的层层因缘不停地在推动、变化。随著时代、潮流、社会、科学、医学、生理、心理、情感、思想……等各种复杂因素相互不停的进化演变,有那一样东西能够因为我们一厢情愿的单纯渴望,而常久附属于我呢?山河大地,随著地质、形势、温度、空气、阳光、湿度、气候的影响,经常不断的震荡、决裂、崩塌、演化。河川湖海,也不断地随著四季的变化而溃堤、奔流、流失、干涸……。林薮原野,亦不断地随著季节的更替,而飘落、发芽、成长、老朽、腐蚀、烂坏、消失,有那一样东西不在不断的生长、茁壮、衰老、腐散、死亡、消逝……无常、变异中!?
(丙)现实人生中本来就没有真实自我的存在
凡是由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面对外境的色声香味触法,而产生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识分别,事事物物的感官灵觉作用,究竟是无常变化,还是永恒不变呢?是有真实的自体,还是幻象不实呢?是在我们有生命时暂时的识别作用,还是会随著我们生命力的结束而随之幻灭消失呢?如果是短暂的随著我们无常的生命幻有存在,那么当我们今世生命瓦解消散时,这个没有知觉的腐朽身躯还会有真我存在吗?人存身存,人死身亡,我们的感官意识,当然随我们的生命正常存在而存在,身灭无我,自然为每一个人所理解与接受。但是宇宙的觉者,以他修证的智慧告诫我们说:不仅仅在这个有形的身躯离散消逝时才察觉出身殒无我,当我们现在活生生的生存在这个世间上时,本来也就没有真实的自我存在,一切的一切,只是幻象的假我存在,只是各种因缘境界聚合的幻有存在,一旦因缘无常变异时,又将离散幻灭了。我们的身心意识如果是真实永恒的存在,那么便应该永远随心所欲的存在这个世间,不会随著因缘的聚合而存在,又随著因缘的离散而消失了。而要在现身中就能觉悟这种此生无有真实自我,超越凡常情执的真谛,佛早在“阿含经”及大乘经典中明白的指示我们踏上真理之路的根本法门。
2、禅行者与念佛者的一分出世正见及正思惟
(1)修行者如何正思惟此身无我的真理?
佛对立志求道具有利根器的出家弟子说,当你们有了对世间正确的见解(八正道中的正见),觉悟这个世间是苦,是无常,是无我的生灭假相时,便要进一步在今生幻有身心中,确实去观察、去思惟、去验证这个短暂存在世间的身心,的确如佛所说,在现实生命中就是幻相的存在,假我的存在,缘起性空的存在。而要如何在现实生命中亲身去观察、去思惟、去印证这层幻有身躯的假我真理呢?佛指示出家弟子说,我对你们说过的法,你们一定要仔细的听著牢记起来,要时时回想我所说过的每一句话,而且要经常一个人在林野寂静之处,一心禅思(正思惟):这个有色的身心为什么是苦?为什么是梦?为什么是假?为什么是空?这个没有知觉的色身就是真我吗?我就是这个没有灵觉的身体吗?离开了这个物质的色身别有心识的实体存在吗?离开了心识当体别有物质的色身独存吗?我是存在这个色身中吗?还是这个色身存在我的灵觉中呢?这个没有知觉的色身属于我所拥有吗?如果这个色身属于我所拥有,然而我为什么不能随心所欲时时刻刻主宰支配这个色身呢?换句话说,假若肯定我就是属于这个色身所有,那么我的心识便应当随著这个身躯结束时消灭而消灭,但是人死不是断灭,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很多修行者在他们禅修之后,印证了六道轮回的真理,将人死后的真相告诉后人说,众生的八识离开了今生幻有身躯时,仍将随著众生的善恶业因而另寻生缘,往别处投生受报去了。如此说来,我可以说就是属于这个物质的色身吗?或者说,我不是属于色身所有吗?如果不是属于今生这个身体所有,为什么平常没有我的意识发号司令,身体就不能动弹呢?事实上的证明,我和现在的身体是不可分离的,是因缘幻相的和合而存在,离开了物质的身体,没有别体自我存在,离开了我心识的当体也没有另外身相的独自存在,那么什么才是我的相貌呢?这个灵觉的我又住在何处呢?……,当你们经常在禅坐中,反覆静心思惟出这层无我、无我所有甚深难解难了的因缘寂灭法,你们才能确确实实在日常生活中轻松自在的做到舍情爱,离欲望,断烦恼,修梵行,求解脱,才能在日常生活中,见色心不动念,闻声不随声转,嗅香不贪其味,饮食不求多量,触境对境无心,乃至对于世间的善恶事物,都能了然于心,不随物转,言语减少,内心寂静,身心倚息,得入正定,出入息灭,内身行舍,想受寂灭……,最后体证原来五蕴就是性空,性空就是五蕴,自己终于觉悟已经证得了寂静的涅槃,今生的五蕴果报身已经完尽了,清净梵行也已经建立了,自己知道不再遭受未来的有漏果报身了。这种自知自证的寂灭涅槃,不是从他处获得的,亦不必由别人为我们印证。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为出家弟子们演说了很多正思惟人道的方法,于前所述,只是正思惟中极小部份而已。修学净土,同样必须具备对净土法门的正思惟的方法。关于往生净土的正思惟方法,另有单篇说明。念佛者如果能体会佛所说这层此身‘无我’‘无我所有’的因缘寂灭法,必然不会对今生幻相的人生,执著不舍,更能确实做到舍情爱,勤念佛,求往生的目的。
(2)不发厌离生死之苦的决心,证果与往生都不可能
我们通常讲,往生极乐世界有两个要素:一是厌离娑婆世界生死之苦,一是欣慕净土世界菩提之乐!‘厌离娑婆世界生死之苦’,说来简单,谈何容易!现在末法众生的根器,已经与佛在世时修行者的善根差得很远很远了。于那个时候,只要佛陀为弟子们略作开示,便有无数弟子远离尘垢,得证清净法眼,诚如“阿含经”中所说,弟子们倾听世尊说法,便当下亲见了法性,得证了法性,觉悟了法性,对真理永远不会再有疑惑,这种对法性自见自证自觉的获得,绝对不是由外在见闻他人说法或由文字理论的领会,而获得的信解,也不是由他人度化自己如何修持,而印证自己已经得到了生死解脱,完全是自己对正法的亲见与觉悟,属于自己内在宝藏的开发,内心真正获得清净自在,没有任何畏惧,完全与外境无干。甚至利根器的异教徒,闻佛略说法要,也能远尘离垢,得证须陀渲果。在亲见苦集灭道四圣谛的真理后,才尽其寿命,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成为佛教的在家居士。今天我们就是日以继夜的聆听无数善知识说法,也不能开悟呀!不要说不能开悟,就是连厌离娑婆世界生死之苦的决心也很难激发起来,持续下去。在闻法的当时,或许内心早已产生了种种主观的疑问,嗯!这种说法与逻辑不合,嗯!这种说法与现实有所出入,或者听后似懂非懂,自以为是,连佛经上所说的指标望月,都不知手指何在,怎能敢让我们厌离娑婆世界出苦之心呢?何况是亲身对佛法的印证,见性开悟呢!?说食不饱,没有用啊!修行是点滴的功夫,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纵然一时之间巧言令色蒙骗了别人,未来必定自食欺骗众生贪取利养的诈欺后果,死堕地狱,受苦无期。我们为什么要贪图一时的名利享受,而做无谓慧命的牺牲,换取地狱的果报呢?这种慧命的无谓付出,换来的地狱代价未免太大了。我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学佛者,不能痛下决心,老实修行,出离生死的原因究竟何在呢?其实也有很多人知道那是我们无始以来积集的爱欲情执太深重了,多生累劫薰染的无量业习,早在我们八识田中根深蒂固了。如果一个佛弟子,不能痛下厌离娑婆世界无常生死之心,贪著世间的种种情欲恩爱,执迷不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则不可能,还谈什么于现身中见性开悟呢?而这里所说的见性开悟,自然是指声闻四果中初果的须陀洹果,那是要做到像“金刚经”所讲的‘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才能得证的。一个求道者,如果不初步悟入清净法眼,便不能够了脱生死,而这亲证法眼净的前奏曲,便是我们一再反覆提醒的,首先必须深发厌离娑婆世界生死之苦才能慢慢趣入的。厌离娑婆世界生死之苦,也是我们念佛者求生西方净土世界的前提。唯有日积月累,经常不断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观察这个如幻如化的不实世界,观照这颗无常变异的妄心,对这个身心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厌离感,才能切实从我们的内心发出厌离娑婆世界生死之心,才会进一步深刻的把我们信心与希望指向西方净土世界,才能将我们散乱已久的心逐渐平息下来,一颗虔诚欣慕的心安住在极乐世界,投入阿弥陀佛的大悲摄受之中,这是我们净土行者应有的正见。而要如何方能确确实实的于二六时中从我们内心深切的发出厌离娑婆世界生死之心呢?于,佛曾提到了十二因缘法。此十二因缘法,即是释迦牟尼佛更深细的为踏上真理解脱之路的行者提出根本佛教中修行的究竟真谛。佛说,一个想要出离生死苦海的修行者,首先一定要透过正思惟,对形成身心世间的根本原因透彻了解;倘若对聚集身心世界的生死之因,认识不够透彻,知见不正,便在那里盲修瞎炼,蒸沙作饭,虽然其志可嘉,但是由于踏出生死苦海的第一步初发心就走偏了,结果于生死毫不相干,如此修行是不会有成就的。“楞严经”上说‘因地不真,果招迂曲。’热沙怎么会成为可食的米饭呢?
3、认清幻梦人生的真相是正思惟的方法之一
(1)每一个人都不知道自己是人生大梦中的主角
因此佛还在这个世间指导弟子修行时,就以他过去修行的经验,告诉弟子们说,我曾经用宿命通回忆自己过去修行尚未成就佛道的时候,常常一个人在寂静无人的地方,专心精进的禅思(正思惟),内心生起这样的念头:每一个人好不容易得到宝贵的人身,都要在人世短短的几十寒暑间,经过出生、衰老、病患、死亡种种迁流变化痛苦的折磨。唉!人生的幸福快乐,实在太苦短太无常了。然而人类对于形成生老病死的原因,却惝恍懵懂不知起因何在?我为什么会来到这个无量苦痛逼迫的世间受生呢?是什么因素形成之后才有投生的开始呢?又是什么缘分助长之后才有生命的持续呢?我思考了这些问题,便端身正意,不眠不休的精进修行,一面寂静禅坐,一面专心思惟,如是无有间断的禅定禅思,有一天,我恍然大悟,如梦初醒!啊!这个世间原来是我虚妄的心识显现的六尘幻梦,原来众生从无始以来,就一直在做著无明的生死幻梦啊!‘当我一出生开始,我就在做梦,当我有知觉的开始,我就在做梦呀!’佛陀觉悟了众生原是属于自己人生大梦中的主角,当我认同了今世的现实人生是真真实实的呈现在自己眼前时,相对的,我便开始对于我周遭的人事环境产生同样实在的认同感,就因为在自我的知觉里,强烈的对发生在我周围的各种人事景物产生极端现实的观感与认同,所以找才会往这个现实境域里,热衷主观的去追求我认为一切理想美好的事物,我认为这是我辛苦牺牲换取来的代价,我认为这样东西本来就应该属于我所拥有,因为在我的脑海里,从生至长,一直强烈的认同周遭的一切人事环境,便是真实属于我所拥有,我当然爱我的生命,爱我的钱财,爱我的事业,爱我的妻子,爱我的儿女,爱我的朋友……,但是有朝一日,顿时遭遇天灾地变,家破人亡,失去了我心爱的妻子儿女、至亲好友,在我内心深处,必定会无法接受这突如其来的噩耗与打击,痛哭哀号,肝肠欲裂!于伤心之余,回想过去一切与父母妻儿美好珍贵的经历,想到父母在世时,百般的爱护、照顾我,如果没有父母菇苦含辛的扶养我长大,便没有今天成长茁壮的我,父母对子女的心,毫无条件的牺牲奉献,没有任何的利害冲突。看看这个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多是利害冲突,尔虞我诈,不见真情真义。相形之下,父母对子女呵护关照的爱心,实在太真、太好了。就因为父母对子女呵护关照的爱心太真太好了,顿时失去找最敬重、最信赖的父母,当然会黯然消魂,悲恸万分,凝视著浩渺的苍穹,早已泪如雨下,无语问星空,你们到那里去了?留下我一个人孤零零的活著,一个人孤零零的在这个现实的人世间孤军奋斗,我真不知道该怎样活下去……,想著想著擗踊哀号,却是越想越空虚、越寂寞、越难以释怀……!
当一个人感情的阴影笼罩了整个心思,关在感情的象牙塔里,永远理不出一个客观理智的头绪来。有的人甚至因为与死去的妻儿丈夫感情甚笃,对死者付出太多的情感,而今沧海桑田,人伦骤变,在感情遭遇严重的打击心绪不能平衡下,遽然精神崩溃,行动失常,于精神极度混乱中,仍不断喊著死者的名字,情何以堪!情何以堪!侧隐之心,人皆有之,令人见之,于心何忍呀!不禁让人慨叹道人间何世啊!
(2)不是人生如梦我们本来就在做梦
人生最大的哀痛,莫过于生离死别,佛就是觉悟了人世生离死别的悲剧一幕幕的在这个世间不断的循回重演,永远没有歇息的时候。于是佛在禅修中,终于解开了人类之所以对死去的亲朋好友产生那么大悲恸情绪的原因。当然对一个宇宙的觉者来说,在他经过长期禅思潜修后,固然可以解开众生生老病死循环重演的生死之迷,但是对一个道道地地的凡夫众生来说,这种人世悲欢离合的看破与觉醒,却比登天还难!因为众生没有这种智慧善根洞悉当我们呱呱坠地一出生开始,就是属于我们自己梦中的主角呀!不是人生如梦,我们本来就在做梦啊!既然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梦,当梦中的人事环境发生猝然变故时,自然会随著梦境应有的结局而消失了踪影。我们身处这场不长不短的幻梦中,于梦境仍然继续呈现没有发生意外中断时,如果梦境里的一切境界差强人意,我们自然会产生贪恋留连的心理;倘若我们在梦境里扮演著跑龙套的角色,甚至一生当中落魄潦倒,事事处于逆境胶著下,自然会自叹命薄,怨天尤人,恨不得早点离开这场无奈的梦境,一了百了,死了算了。当然在梦境里与现实的人事景物诀别时,一时之间,我们会迷惘惆怅,若有所失。但是当我们用出世的智慧觉悟出这只不过是一场梦,只不过是一场我们虚妄的心识当下显现的六尘梦境时,我们又为什么要感叹迷恋梦中与我们同台共事的人物消失到那里去了呢?既然人生本是一场梦,梦中的一切人事景物自然是幻有的,不实在的。我们若是想从幻梦中的景物去追寻他的本源处、实在面,追寻他消失的方向,消失的处所,是永远不会有结果的,永远探寻不到它根本的症结点病源所在。留下的,只是内心无限的怅惘,无限的追思,无限的期待。
佛陀用智慧之眼,感叹著众生在人生梦境中爱著、执取幻化不实的六尘境界,怀念过去,幢憬未来,计画现在,营谋求利,生生不息。又在幻梦中意乱情迷的挥泪问苍天,同苍穹倾诉说,天哪!我流离失所,顿失父母亲人,他们为什么丢下我一个人在这里受苦受难,爸爸妈妈!你们到那里去了呀?挥著满怀无助的泪珠,早已沾湿了衣襟,也抹不去他内心无尽的哀思。佛知众生误把六亲当眷属,误把梦境当真实,所以才会对梦中的人事突遭风云变化时,内心产生这么大的痛苦,产生这么强烈的难舍之心,其情可愍!其行可悲!又有几个人能够理智的看出人生整盘虚幻不实的经过,在对整套人生深思熟虑后,毅然跳出这个充满一连串邪恶、恐怖、现实、利害、战争、痛苦、衰老、死亡的无常人生呢!?
(3)对梦中人说梦话如何能寻找出超脱梦境的答案呢?
佛说,如果你已经厌倦了这个幻化不实的梦境,对人生的云谲波诡有了相当的体认,或者在你经过惊涛骇浪之后,对人生有了更深一层的启示与觉醒,正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踟蹰、观望,后顾茫茫,不知何去何从时,佛指示了你一条光明出苦的道路。佛告诉弟子们说:你们若想出离这个循环无常的梦境,千万不要在呈现你眼前的六尘境界中寻找出离梦境的答案。因为呈现在你眼前的一切人事境界,都是梦中显现的幻象,何况你就是属于你自己梦中的主角呀!你如果对梦里的人说,唉!浮生若梦,我已经厌烦了这场幻化虚伪的人生大梦,面对著往日的恩爱情怀,却有著落寞无意的追悼,人事骤变,百感交集,却又百思莫解,我为什么会来到这个萍水漂浮的人间呢?又要如何才能离开这个浮华短促的人间呢?梦里的人正在做梦,你也正是属于你自己人生大梦中的主角,与梦中的人互诉心曲,互说梦话,怎么可能探寻出超脱幻梦人生的方法呢?如果没有梦觉者的提醒,这场无始以来的人生大梦是无法苏醒的。一般人在对人世感到灰心失望之余,便会想到解脱痛苦人生的方法,但是人们倘使没有善因缘的引导,想到解放苦痛人生的方法,很可能就是自杀。自杀!佛认为这是最消极最愚痴的行为。你可曾想过,纵然自杀了,你心中的疑结还是没有打开,人死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呀!你仍旧会随著你八识心田中的种子轮回不息的投胎转世。不要说一般没有信仰宗教的人,会以为死后看不见听不到就什么都没有了,消极的自杀可以一了百了解决一切问题,就是连佛教徒在没有深刻体悟梦幻人生的真谛时,变生肘腋,也会冲动的自杀及杀人呀!尤其是念佛者一边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一边不明就理的散心念佛,不能将出离现实梦境的方法彻底的追察出来,确实的从心灵深处发出厌离娑婆世界生死之心,那么在任何逆境刺激的变化下,都有可能退失念佛的信愿,冲动的随著宿业恶缘的增长,做出明知不可为而为障碍往生的业行来,以这种不明念佛真谛,不明幻梦人生实相的盲从心态来念佛,想要达到今生‘正定念佛’的效果,在现世临命终时,达成阿弥陀佛接引我们往西方净土的愿望,是非常渺茫的。
4、十二因缘法——出离梦幻人生的正思惟途径
(1)如何超脱梦幻人生?
佛陀对比超脱梦幻人生的方法,在禅思中,获得了最正确最彻底的启示与抉择。佛说,要超脱梦幻人生的方法并不困难,你要下手做的第一步秘诀便是不要再对周围的人事景物,生起爱染之心,为什么呢?因为人生本是一场梦呀!佛便是醒悟了人生原是一场梦,我即是属于我自己梦中的主角;既然我正在寤寐中游历,所显现的一切人事境界,当然是幻化不实的,既然是幻化不实的梦境,梦中的恩爱亲情,人事景物,当我们昨夜梦醒时,终会从我们的梦中消失;梦醒人空,人去楼空,当你真的从一场春梦中惊醒过来时,你才会恍然大悟,啊!原来我一直在做梦呀!这本是一场了无痕迹的梦呀!世人就是因为错觉这个世间的成败得失,恩怨爱憎,一切事物,都是真真实实的呈现在自己的目前,所以才会对眼前的景象产生贪著爱染之心。如果有一天像佛一样的醒悟了这个世间的一切景象本是屈于我们自己梦中显现的境界,还会对梦中的景象爱恋留连吗?还会在梦境的人物消逝时,心心念念的寻找梦中人事的去向吗?梦中显现的人伦情爱本是众生界所以不能超脱三界生死的主因啊!梦中显现的万象景物,本没有实在的来处,当梦中的人事景象消失时,也没有实在的去处;我们如果硬要问梦中的恩爱亲情是从何处来入我们的梦中,梦中的人伦情义又消失到何处去了,这在一个神智清醒的梦觉者看来,他会感慨地说,唉!你们不是在疯人说梦话吗!?因此佛说,当我们觉悟了这本是一场南柯之梦,不再对梦中的景象眷顾驰念时,透过长期正确的禅思修持,这场人生大梦慢慢便会苏醒了。
佛常常把众生心猿意马的活跃奔驰在人间戏台上,比喻做油炷燃灯,我们如果马不停蹄的驰聘在这个广阔无边的人生草原上,我们妄动的垢心,永远没有澄清歇息的时刻,就好像油炷不停的增添供油一样,假使仍不断的添加灯油,油炷怎么会有熄灭的一天呢?佛以此提示我们说,若是不想再让油炷燃烧下去,只要你不再添补供油就可以了。不再添满灯油后,油炷便会吸收原有的灯油,继续燃烧,但是当原本的供油吸尽后,灯炷便会逐渐熄灭了。这个譬喻即是提醒我们说,我们身处人生幻梦中,若是不想再让这场无止境的梦境继续无奈的演下去,只要你不再对梦中的景况耽溺、沉迷,去情、离欲,经过长时期的洗心涤虑,这场无明的人生大梦,便会像灯炷一样的渐次灭绝豁然惊寤了。
版权所有:大吉祥天女咒原文网